谷雨仍需保暖 謹防倒春寒傷身 | 養生知識網


 

A-A+

谷雨仍需保暖 謹防倒春寒傷身

2014年04月08日 春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3 ℃ 次

俗話說,“可度三九,難熬春寒”。早春的溫暖之後,往往又會繼續寒冷,這就是所謂的“倒春寒”。但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是對許多慢性患者的威脅,人們不能掉以輕心。其次,早春季節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人們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防風御寒。

春風送暖,萬物復甦,這時的景色和空氣都會使你感到新鮮和舒暢,你會意識到:春天來了。但是,也有人做這樣的比喻:“春天猴子臉,氣候隨時變。”因為這時,我們還迎來了倒春寒。在此期間,人體上火、躁動概率較大。人們應注意提防“倒春寒”,做好“春捂”保暖

 

倒春寒多變易生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偏低的天氣現象。因為春季是從冬季到夏季的過渡季節,所以高壓區的夏季風慢慢由海洋向陸地推進。冬季風與夏季風兩股冷暖氣團互相控制,氣旋活動頻繁,天氣也就呈現多變現象。

有時早晨還是旭日東昇,春風送暖,中午陽光暴曬,氣溫驟升;但傍晚則可能冷空氣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持續時間可長達半個月。對於春季這樣的氣候,人們稱之為“倒春寒”。

嚴重的倒春寒不僅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對於我們的健康也同樣造成影響。專家提醒,目前正值倒春寒時節,人們應提防疾病纏身,做好對各類流行性疾病的防範。同時,還要防範心腦血管疾病和風濕性關節炎。

近段時間來,由於天氣忽冷忽熱,各大醫院接診了很多心腦血管病人和關節炎病人,這是因為冷熱交替,老年人的血管就會收縮膨脹,從而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而很多年輕女性喜歡穿短裙,這也使得膝關節頻頻受冷,容易發生風濕性關節炎。

專家表示,在倒春寒時,人們首先要注意保暖。其次,超過60歲的老人、低於15歲的兒童和頻繁接觸病人的醫務人員及其他流感高危人群,只要不是過敏體質,尤其不對雞蛋過敏,就應盡量接種流感疫苗。

除此之外,人們不妨多喝點茶和薑湯,多吃點蘑菇和黑木耳。因為茶葉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對抗纖維蛋白原的凝集,黑木耳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兩者都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

 

 

小編推薦:春天保健首先要做這七件事

氣溫驟升勿忘春捂

 

“春捂秋凍”是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春與秋雖都是過渡季節,但仍有差異。我國通常把3~5月稱為春季,9~11月稱為秋季。春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高於秋季,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這說明,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但是早、晚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時雖然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熱就脫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適應早、晚與室內的溫度。因此,我們奉勸大家別過早地脫棉衣,宜多“捂”些時候,這對春季養生保健有利。秋季“不冷”,冷就加衣服,也同樣不適應室內的溫度,又因秋季剛開始轉冷,寒冷的日子還在後頭。所以,適當地少穿點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也有幫助。

“春捂秋凍”不僅是一句衛生諺語,也是人們維護身體健康的經驗,對身體各系統尚未成熟的嬰幼兒來說,更有積極意義。俗話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如果孩子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降低,孩子的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遭到突然襲擊,會措手不及,難於適應。

同時,進入春季後,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當然,凡事皆有度。“春捂秋凍”並不排除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人們的體溫,總是要保持在37℃左右,一方面靠自身的調節,另一方面要靠增減衣服來保證。

現在家長們對孩子特別保護,總是怕孩子凍著,不怎麼怕捂著,認為孩子身體嬌嫩,抗寒能力低,凍著愛生病,不注意積極增強孩子的御寒能力。其實捂得越多,越愛著涼生病,在一定範圍內,少穿比多穿好。如果春末和深秋,仍讓孩子捂得過多或過於單薄,這樣的“春捂秋凍”就過度了。每年的3月和11月左右是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這與氣溫變化大、衣著調適不當有很大關係。

 

標籤:【春寒】【傷身】【倒】【謹防】【仍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