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祛濕從生活習慣開始 | 養生知識網


 

A-A+

夏季祛濕從生活習慣開始

2015年07月18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86 ℃ 次

養生導讀夏季到了,環境溫度升高,濕度變大,天氣悶熱。“濕”是導致各種疾病的常見原因。濕邪侵犯人體,容易導致腹部脹滿,食慾不振,大便溏洩,小便混濁,頭重如裹,身體沉重困乏,四肢重而不舉的表現或白帶過多、穢濁不清,濕疹等症狀。因此,在夏季除了防暑之外,及時清除濕邪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措施。

那麼,怎樣去除體內的濕氣呢?還得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

1、蓮子百合燉冰糖

蓮子15克,鮮百合30克,冰糖適量。蓮子去心,與百合、冰糖放入燉盅內,加水適量,隔水燉2小時後食用。尤其適用於陰虛質、氣虛質之人。

蓮子百合燉冰糖

2、避環境的濕氣

我們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

日常生活中應留心下列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2.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4.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還可以打開風扇、空調,借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3、五指毛桃煲豬脊骨

五指毛桃(屬桑科植物)50克,豬脊骨約250克,油、鹽少許。五指毛桃與豬脊骨同放瓦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煲1~2小時,加油鹽調味服食。適用於陽虛質、氣虛質之人。

五指毛桃

4、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5、薏米煮粥,淮山煲湯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薏米煮粥

6、消暑五豆湯

赤小豆、綠豆、炒扁豆、黑豆各30克,甘草6克。將豆類及甘草洗淨,浸泡幾小時,放進瓦鍋內,加入清水2000毫升,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可淡服,亦可加糖甜服。適用於痰濕質、濕熱質之人。陽虛質、氣虛質之人可去掉綠豆。

7、妙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自我檢查如果你在陰濕天氣時出現下列變化,說明你身體內的濕氣太重了: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妙用蔥、姜、蒜

8、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標籤:【夏季】【祛濕】【生活】【習慣】、【開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