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之交如何養生 | 養生知識網


 

A-A+

春夏季之交如何養生

2015年10月30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38 ℃ 次

養生導讀:春夏之交,不但氣候變化快,有時陽光猛烈,突然就傾盆大雨了,日夜的溫差較大。那麼,春夏之交如何養生呢?這個時節容易出現一些過敏、感冒、睏倦等症狀,下面就來說下春夏之交怎麼做好養生保健

谷雨前後雨水多,雖然氣溫有回升,但是下雨的時候空氣濕潤,會有一定程度的降溫,因此要謹防感冒。而且春夏之交,正式身體新陳代謝的時候,隨著天氣氣溫的漸漸炎熱人體內的水分也會隨著減少,因此,早晨起來一定要先喝杯水,補充因為新陳代謝而失去的水分,還能洗洗腸胃,排空自己的體內的餘毒。

其次,谷雨時分,雖然是暮春,但是依舊是春燥時分,很容易出現上火等症狀。所以應該選擇低脂肪、高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比如些新鮮的蔬菜,尤其是可以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通便開胃的菠菜、馬蘭頭、香椿頭等蔬菜。另外,春夏時節要少吃酸性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否則會引起肝火旺盛,傷及脾胃。這個世界,能吃的食物除了優質蛋白和蔬果之外,還可以吃綠豆湯、赤豆湯、酸梅湯和綠茶等等,以防止體內及熱。尤其不能吃的是羊肉、狗肉、麻辣火鍋等這些大熱的食物。

順其自然(隨風)

春夏養生保健重在“順其自然”

中醫養生,養生關鍵的重點在於“順其自然”,順其自然可以說,是“順其基因的自然、順其地域的自然、順其季節的自然、順其體質的自然”,而所有的順其自然都將化為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包括飲食養生、睡眠養生運動養生與情志養生。

順其基因的自然,回歸適合中華民族的飲食習慣

塗瑤生指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農耕民族,所有的養生心得都是基於農耕文化和生活習慣上建立起來的。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飲食習慣與結構應當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也就是以穀類為主的飲食習慣。但是,由於生活水平的漸漸提高,現代人的飲食方式打破了千百年來固定基因的飲食結構,穀物的攝入越來越少,尤其是粗糧、豆類的攝入變得越來越少,肉類的攝入越來越多。違背了基因自然的飲食結構,結果就是我國三高、糖尿、肥胖人群越來越多。

以糖尿為例,1986年進行的調查表明,我國患糖尿病的人數約為0.4%,1996年,該數字上升至4%,而近年該數字上升至8%,城市中甚至達到了10%,我國有近一億人患糖尿病,改變生活習慣,預防慢病發作成為了近年來越來越嚴苛的課題。塗瑤生指出,吃多動少,吃肉多吃米少直接導致了健康狀況的不斷惡化,將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習慣重新回歸平均攝入五穀雜糧、以五穀為主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順其地域的自然,“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有俗話稱“入鄉隨俗”,也就是說,養生的方法應當按照地域的變化而變化,墨守成規的養生方式是行不通的。以廣東及湖南為例,廣東屬於濕熱型地域,湖南則屬於寒濕型地域,在飲食的選擇上應當有所不同。在廣東應當攝入清熱祛濕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在湖南則應當攝入驅寒暖陽的食物,以增強體內陽氣對抗寒濕。如果地域有所變化而養生手段不做變化,人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

順其季節的自然,遵循自然界的規律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息風、養陽防風,而夏季養生應當重在養心安神、保健脾胃。從一年四季來說,應當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順應春夏養陽生發的季節特點進行養生,而順應季節的養生,又應當從飲食、睡眠、運動和情志四方面來養生。

飲食上應當注意養陽,選擇溫補陽氣、有辛味生發的食物,如生薑、韭菜、大蒜、芥末等,適應春季生發的特點;另外南方人應當選擇祛濕的食物如淮山藥、芡實、赤小豆等,以去除身體內濕氣。注意補充蛋白質,可選擇魚類、肉類,可以多吃豆類,選擇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注意少吃生食,少喝清涼飲料,多吃甜食少吃酸食,避免寒涼傷陽氣,同時用甜食養脾氣,達到祛濕養脾的目的。而夏季可以適當補充苦味蔬菜,如苦瓜、苦菜、苦瓜葉等,用帶苦味的食物養心清熱。

睡眠上應當注意夜臥早起,不要熬夜。春夏養生睡眠很重要,應當注意在11點前睡覺,這時候睡眠人容易進入深睡眠狀態,獲得良好的休息,盡量不要熬夜。

運動上應當注意多運動,運動應以有氧運動為主,也可多出去踏青、春遊,或者散步、游泳。運動後出汗不應當立刻洗冷水澡,也不應吹空調,而是應當順應生發的自然規律,不要讓冷氣將陽氣澆滅。

養生結語:以上是簡單的對春夏之交如何養生回答,更多更詳細的有關春季怎麼養生等方面的內容請關注養生之道網夏季養生頻道。

標籤:【春夏之交養生之道】【春夏之交養生】【夏初怎麼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