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之秋 防病應少言多飲 | 養生知識網


 

A-A+

多病之秋 防病應少言多飲

2013年10月31日 秋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8 ℃ 次

秋燥最常見

這個季節,能少說話就少說兩句,別老“誇誇其談,口若懸河”。別小看了這一點,它也能防燥呢。

所謂秋燥,就是指因空氣干冷而引發的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秋季又是個易過敏的季節,秋季空氣乾燥,過敏源也比較多,極易侵犯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常引發哮喘。

避免秋燥應規律飲食:第一,少吃過油、過甜、過辣、過鹹的東西;飲食以清淡為主;少喝甜味飲料。第二,多吃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礦物質的東西,促進排便。因為長期便秘,“火”發不出去,自然灼燒津液了。第三,多運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津液自然充溢。第四,飲食宜偏寒涼,而溫熱類如羊肉、狗肉、蝦、韭菜等少吃為妙。寒涼食物很多:豆腐、黑豆、梨、銀耳、芝麻、百合等等。??

秋季需防抑鬱

秋風蕭瑟,秋雨淒涼。的確,深秋時節,紅衰翠減,百花凋零,容易讓人觸景生情,憂愁纏心。如果遇上秋風秋雨的不好天氣,日照幾乎沒有,“褪黑激素”就會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會使人的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偷懶”,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極。

有效預防或減輕“秋愁”這種不良情緒的辦法就是起居要有規律,注意體育鍛煉,同時要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肉類和豆類等)。在情緒低落時,可適當飲些咖啡、綠茶,吃些香蕉、巧克力等,從而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秋雨連綿之時,晚上要增加光照,從而抑制“褪黑激素”分泌。

 

季節更替易發舊

研究表明,季節發病率、發作期均具有明顯的季節傾向,在季節交替時最易發生,如冠心病、腦溢血的發作以秋冬多見;支氣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時節發作;慢性腎炎、潰瘍病多發於11月至翌年3月;幼年型糖尿病7至8月發病率最低,而11月則顯著增高;據觀察,58%的神經官能症患者,可在三天前預感天氣的變化,尤其對寒潮的入侵更為敏感。而體內各控制系統對初春或深秋多變氣候的應變能力,至少需要幾個星期才能真正調節配合好。有慢性病灶的人則容易發病,精神病、眩暈症、膽石症等病都有發作和加重的可能。??

預防秋病有方法

“多病之秋”雖很惱人,但也絕不是無法防範。例如,可通過下述食療來預防和治療秋燥:百合50克、蜂蜜30克煎湯服;梨汁、生薑汁、蘿蔔汁各50克飲服;可通過保溫理療來預防胃病復發和加重:每晚睡覺之前,將自做的保溫帶(或用熱水袋替代)放在胃部,時間為10-20分鐘。對於一些過敏體質的人來說,秋季要少食新鮮魚蝦,減少外出,尤其要少在枯草多的地方逗留。

當然,預防秋季病症,最主要的還是要注意自我保健,積極防治慢性疾病,做到“無病可發”;平時衣食住行要合乎健康要求,注意鍛煉身體,以增強體質,從而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機體的防病抗病能力。

標籤:【言】【多飲】【應少言】【防病】【之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