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正當時 中醫幫你立冬保健 | 養生知識網


 

A-A+

冬季養生正當時 中醫幫你立冬保健

2015年01月12日 冬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3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立冬時節已經過了,那麼我們要如何保健養生呢?今年的“立冬”是11月8日,我國古代的很多地方都有“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的說法和習慣。不少讀者都知道,“立冬”對於身體的養生保健方面來說,還是非常有意義的。那麼,立冬時節我們應該怎麼樣保健呢?讓我們看看專家的說法。

“立冬”對心腦血管患者敲警鐘

山東省中醫院腦科主任,主任醫師孫西慶說,就各地的平均狀況而言,11月是寒潮出現最多的月份。寒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很明顯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對寒潮最為敏感。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佈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每當寒潮來臨,在氣溫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危重人常常在淒風苦雨中與世長辭。德國《醫學世界》曾在阿爾卑斯山地區進行一次回顧性調查,結果是,每年的4月份和11月份,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均處於頂峰。

孫主任告訴記者,正是因為對心腦病患者來說,11月是“黑色的一月”,所以預防顯得尤其重要。除了一般的注意收看收聽天氣預報外,根據溫度變化情況,及時增添衣服,一些有過心腦血管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測量血壓和檢查心肺功能,一旦出現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先兆症狀,就應迅速去醫院治療。同時還要注意控制情緒,讓精神始終都處於健康的狀態。

“立冬”時節可以開始進補

傳統觀念中,“冬”即“終”(結束)之意。中醫學認為,立冬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冬三月”的開始,此後三月內,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說是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現代保健學研究證明,在秋冬之季,由於氣候漸漸由熱轉涼,人身的陽氣也相應地潛藏,皮膚毛孔緊束,故不宜進補涼性補品,而應適當多進服一些溫熱補品。在此需要提醒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立冬”節氣後晨練不可早

我國古代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曾有這樣的描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我們除了要科學吸取其中的冬季養生法則外,也能總結和延伸出一些冬季健身經驗,比如“冬季晨練,必待日光”。

現代氣象觀測學早就證明,每天的日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凌晨5時左右,因而,冬季的日出之前,天氣是非常寒冷的,此時外出鍛煉,易受“風邪”侵害,極易患傷風感冒,也易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症;身體的外露部位,如手部、臉部(尤其是雙耳),也易受凍。一般待太陽出來半個小時後,晨寒就開始緩解。其次,據專家研究,冬季後半夜經常會出現近地面逆溫層,使得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前後最不易擴散。

立冬時節防感冒有訣竅

立冬時節,溫度降低,為避免感冒,養生專家說:一是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最根本的就是加強鍛煉,及時增加衣物、被褥。二是要保持空氣清新。經常在室內活動的人群要注意使室內陽光直射,空氣流通,保持適當溫度,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要經常開窗通風,還要適當多飲水,增強肌體代謝。三是避開感染源。少去公共場所活動,減少感染機會。在流感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要共用餐具、毛巾等日常用品。四是注意衛生。手與手接觸是感冒傳染的重要途徑。感冒病毒能在手帕上存活1小時,在手上存活2小時。因此,要經常用肥皂洗手,洗手前不要用手摸鼻子和眼睛。五是注射流感疫苗。注射流感疫苗可使注射者在一年內不被同一類流感感染。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兒童及在校大中小學生等流感高危人群應及時接種流感疫苗。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上面的這些冬季養生的方法大家瞭解了吧,那麼就和小編一起來進行冬季保健養生吧!

標籤:【冬季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