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三類食物保平安 | 養生知識網


 

A-A+

立夏養生重在養「心」 三類食物保平安

2012年11月29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73 ℃ 次

立夏”代表天氣轉暖溫度升高,炎熱的夏季即將到來,同時雨水增多。專家稱,立夏後有利於人體心臟的生理活動。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學會養“心”。

今年立夏5月6日4時23分

 

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今年立夏的準確時間為5月6日4時23分。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24節氣是根據太陽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的。視太陽從春分點(黃經零度,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出發,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分為24個節氣。由於節氣是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因而雖然節氣的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但具體的時間卻是不斷變化的。

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節氣。從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 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 ~20 ,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蛄(即螻蛄)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籐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作為我國權威的天文測算部門,紫金山天文台負責實施我國的日曆編算和發佈,每年編算次一年的農曆日曆,其中包括朔望和節氣時刻,時間均精確到分鐘,作為標準在每年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歷》中正式發表,並以《日曆資料》的形式對外發佈。

立夏最要防“上火”

立夏後,天氣漸熱,氣候乾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氣變化反覆無常,使得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易出現“上火”症候。營養專家提醒,為防止“上火”,公眾應多喝水,多食新鮮蔬菜和多汁水果,同時要盡量保持心情舒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營養科主任李艷玲指出,立夏時節正值春夏交替之際,氣候轉暖,又風大物燥,易造成口乾舌燥、食慾不振、大便乾燥、小便發黃、口腔潰瘍、牙齦紅腫等症。

為防止“上火”,李艷玲提示說,首先要生活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飲食宜清淡,忌食油膩或辛辣之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可以多喝點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這樣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養心強心的目的;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以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的供給,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多飲水,以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達到清熱排毒的目的;老年人每天清晨可吃少許蔥頭、喝少量的紅酒,以促使氣血流通、心脈無阻,預防心臟病的發生;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消火的藥物。

李艷玲還提示說,立夏後,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人們極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這是因為氣溫過高加劇了人們的緊張心理,使人們心火過旺所致。特別是老年人,初夏之時,氣血易滯,血脈易阻,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人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老年人在立夏之時要做好精神養生,保持平和的心態,切忌狂喜大怒而傷心,要多做一些僻靜的事情,如繪畫、練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以調節緊張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炎熱汗多,營養消耗大

剛進入5月,天氣就熱得讓人有點無所適從,一些疾病隨之而來。由於夏季炎熱而出汗多,體內丟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較差。同時,天氣炎熱又影響著人的食慾,除注意飲食清潔和清淡為主外,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

養生專家趙世立指出,人生活在相對濕度為45%~65%的環境中感覺最舒適,也最健康,但多風少雨的立夏天往往比較乾燥,室內濕度達不到這個水平。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後感覺嗓子和鼻子發乾,就說明該給室內空氣加濕了。

 

 

夏日煩躁跟“心”有關

 

頭痛、失眠、煩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覺渾身不適,想刻意進行調整,卻日益萎靡不振、鬱鬱寡歡。專家認為,這跟心臟的承受度有關。

趙世立指出,在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臟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

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臟保養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繫、互相影響。此時不僅是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別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調節、笑口常開。

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趙世立指出,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在煮粥時加些荷葉,稱荷葉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1)補充充足維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甜瓜、桃、李等新鮮果蔬;(2)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別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製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西紅柿、黃瓜、綠豆等都有較好的消暑作用;(3)適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冰箱內取出食品別急吃

隨著天氣轉熱,人們愛吃剛從冰箱中取出來的水果、飲料等。有些人特別是腸胃功能較弱的兒童,在吃後半小時左右最易發生劇烈腹痛,嚴重的還會出現噁心、嘔吐、頭暈、腹瀉和全身冷戰等症狀。

專家指出,這種痙攣性腹痛是由於吃了冰箱裡存放的食物引起的。人的胃腸溫度一般在36℃左右,而剛從冰箱裡拿出來的食物只有2℃~8℃,腸胃受到強烈的低溫刺激後,導致生理功能失調。預防的簡單方法是,從冰箱裡取出來的食物不要急著吃,放一會兒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別是老年人、兒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應注意。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於“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50分鐘。趙世立認為,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

標籤:【立夏養生】【夏至是什麼意思】【立夏時間】【冰箱溫度調節】【立夏吃什麼】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