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什麼時候立秋 立秋養生以肺為先 | 養生知識網


 

A-A+

2014什麼時候立秋 立秋養生以肺為先

2014年03月22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28 ℃ 次

養生導讀:立秋,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傳統上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預示著暑去涼來。那麼你知道2014什麼時候立秋?立秋養生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一起來瞭解下立秋吧。

“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2014年8月7日迎來今年的立秋節氣,意味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涼爽的秋天即將來臨。

中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是說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雖說立秋了,但暑熱還一時難消,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此時節,大家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補充水分、保證睡眠,多食用蔬菜瓜果,清熱祛暑。

立秋

養生以肺為先

立秋後,陽氣轉衰,陰氣日上,自然界由生長開始向收藏轉變,根據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從五行生旺推算,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處於虛弱階段,而立秋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根據陰陽調和,機體平衡的原理,要加強對這些器官的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立秋的飲食養生

立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並為越冬做準備。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候仍較高,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以在冬季到來時,減少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秋季進補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氣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立秋的飲食養生

食品、衣物需防霉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霉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霉變。食用霉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霉變的食物有:麵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霉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霉變的大米、麵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需防“空調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姜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調節心情 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乾燥,易耗津液。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大便干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立秋要防秋燥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了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範“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了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了肺氣,到了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所以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不要著涼了。

標籤:【立秋】【什麼時候立秋】【立秋是什麼意思】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