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節還叫什麼 道教稱中元節 | 養生知識網


 

A-A+

鬼節還叫什麼 道教稱中元節

2016年03月16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8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鬼節還叫什麼?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那麼鬼節還叫什麼,你瞭解嗎?道教稱“中元節”,佛教稱“盂蘭盆會”,下面小編帶你瞭解一下。

鬼節還叫什麼?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盂蘭盆節”,也稱“中元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又稱亡人節、七月半。

關於鬼節的由來,傳說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裡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說。

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托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還叫什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中元節

道教把七月十五定為“中元節”。中元節的源頭,應與中國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關。道教盛行後,附會傳統,創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祇。據說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賜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稱為萬元節。其主要職責是為人間解厄。

中國東漢末年,天師道便已綜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觀,首過需上“三官手書”,分別投於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懺悔罪過,以祈求平安。經歷六朝時期的發展後,三會日與三元思想結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為祈福納吉、祭祖拜神的三元節日,皇帝率百官參與節日儀式。唐、宋以後,三元日成為民俗節日。

所以會在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農曆7月15日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元節”。中元節時,道教宮觀,如地安門火神廟、西便門外白雲觀等為了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每年照例舉辦“祈福吉祥道場”。

鬼節還叫什麼

2、盂蘭盆節

佛教將每年農曆七月十五定為“盂蘭盆會”。孟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頭上的蝙蝠,懸掛著、苦不堪言。為了使眾生免於倒懸之苦,便需要誦經,布絕食物給孤魂野鬼。

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大藏經》首次記載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因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便欲獨貪之,不料食物到她口中立化成火炭,無法下嚥。

目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並脫離惡鬼道。

3、七月半

“七月半”是佛道二教共同的節日,也是與儒家相通的節日。雖然沒有被正式定為節日(儒家除了“孔聖誕”外沒其他重大節慶),但一直得到儒家的推崇。

原因是:無論是佛教的“目蓮救母”,還是道教的“中元赦罪”,都與儒家的某些主張暗合。儒家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倫常,宣揚“孝道”,同時儒家也注重祖先崇拜,主張“仁”,也就要給予人悔過改善的機會,道教的“赦罪”便得以認同。

因此,在民間,“七月半”便漸漸形成為一個內涵豐富、節俗豐富多彩的祭亡、祀鬼、解難、赦罪的民俗節日。而且,這個節日還流傳到了日本,成為日本繼元旦外第二大傳統節日,至今不衰。

中元的民俗活動,圍繞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厲(橫死鬼魂),道觀和佛寺舉辦普度法會,超度亡靈,民間則多上新墳。想要瞭解更多中元節的習俗,請關注養生之道網

標籤:【鬼節禁忌什麼事情】【鬼節傳說是什麼意思】【鬼節是怎麼來的】【鬼節有什麼禁忌】【鬼節怎麼過】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