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拜月的來歷 | 養生知識網


 

A-A+

中秋節拜月的來歷

2016年06月21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66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秋節拜月的來歷,你瞭解嗎?中秋節除了賞月,還有拜月的習俗,拜月的人主要是婦女、小孩,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下面小編為您介紹中秋節拜月的來歷。

中秋節拜月的來歷

拜月即拜祭“月神”,也就是平時老百姓說的“嫦娥”。古人通過祭拜的形式,祈求團聚、康樂與幸福。“拜月”是從秋分祭月這一古老禮俗演化而來的,周朝有每年秋分天子率群臣祭月的禮制。按習俗,女子拜月,男子觀禮。

嚴格地說,“拜月祭”,有兩次。一次是在“秋分”日,目的是“迎寒”。立秋之後,陰氣漸盛,古人在這一天晚上舉行祭祀活動“拜月祭”。又月亮屬陰,代表的是“寒”,所以謂之“迎寒”。唐人陸德明在為《周禮》“圭璧以祀日月”一句作的釋文中說:“祭日月,謂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指秋分晚上祭月。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節。此風延續至今。

拜月是對月神的崇拜活動,宋代以後開始流行。唐代確有賞月風尚,但未見拜月習俗;宋代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舉有好功名,女子則祈求擁有美麗容顏。隨著時代演進,明清以後才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拜月儀式大體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在家或戶外設月神牌位,擺上供品如瓜果、月餅等,然後叩拜,祈求月神給予福佑。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中秋節拜月的來歷

中秋節如何拜月?

因時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異。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陳瓜果、月餅供月,進行祭拜,然後賞月。如嘉靖河南《固始縣志》:“中秋列瓜果酒餅,男女望月羅拜,已而歡飲,謂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於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潮汕各地中秋拜月,主要為婦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進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潮人謂拜月為拜月娘。月屬陰,叫太陰娘,民間管叫月娘。拜月都在露天場所,城市居民,在陽台天台或自家庭院進行;鄉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裡的大埕祭拜。

拜月,寄托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願是尋求一個好夫婿。潮汕是個僑鄉,不少婦人的丈夫遠隔重洋,於是婦人托月寄意,更為情切。正在上學的小孩喜歡在供桌上安放新文具和新本子,祈盼月娘保佑其讀書聰明,成績優秀。

有時大人還要撮一點香灰,慎重地包在紅紙上,然後用“井心水”(剛從井裡打上來的水,打水水桶不能碰到井沿)送服,說這是月娘恩賜的“仙丹”,喝了能使人變得聰明、健康。

由於拜月是女人的事情,所以中秋節又叫“女兒節”。為何又名“女兒節”?過去八月十六這一天,女人要回娘家看看。而且老北京有句話叫“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為過去講究月亮屬“陰”,所以拜月都是女人的事。

 

標籤:【中秋節吃什麼】【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中秋節為什麼要吃鴨子】【為什麼要過中秋節】【中秋節的習俗】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