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 | 養生知識網


 

A-A+

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

2017年04月30日 節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1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你聽說過嗎?在我國北方,重陽節要吃羊肉,“羊”與“陽”同音,暗合重陽之意。另外,重陽時節羊肉最肥,下面小編為您介紹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

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

在北方,風行重陽節吃羊肉,這是因為秋天羊肥,能取暖祛寒。“羊”、“陽”又同音。重陽節吃羊肉很自然地成為中國江北和塞外的習俗。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

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台灣地區的人們講究“重陽吃補”,這天大多數家庭習慣買羊肉燉煮“十全大補”藥劑。台灣地區四面環海,魚類資源豐富,平時人們的膳食也重視將魚與羊肉搭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如此搭配才夠“鮮”。在台灣地區民間的喜慶宴席上,經常有羊肉出現,這皆與羊為吉祥動物有關。

羊肉肉質與牛肉相似,但肉味較濃。羊肉較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膽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羊肉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慢性氣管炎、虛寒哮喘、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腰膝酸軟、面黃肌瘦、氣血兩虧、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狀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最適宜於秋冬季食用,深受人們歡迎。

重陽節吃羊肉的習俗

怎麼吃羊肉最有營養?

羊肉性甘溫而不燥,溫中暖下,補肺腎氣,較適合冬令進補。除了可以配蘿蔔外,配山藥、栗子、核桃仁一起燉,更是營養全面。山藥益氣補脾、又助消化;栗子補腎壯腰、益胃平肝,根據《易經》中“以上補上、以下補下”的原則,栗子還是補腦的佳品;核桃仁溫補肺腎,定喘潤腸。此三樣與羊肉同燉,營養豐富,溫補而不燥,培元又固本。

最有營養的做法是燉羊肉。由於在煮的過程中保持了原湯原汁,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營養不丟失。因此,天冷了,不妨常為家人送上一砂鍋蘿蔔燉羊排,能起到益氣補虛,下氣化痰的作用。只需將羊排剁成5—6厘米長,加入蔥、姜,以慢火熬燉,再下蘿蔔即可。如果用砂鍋來燉,風味更佳。

爆炒羊肉營養次之。做時應選用鮮嫩的羊後腿肉,切成薄片,配上新鮮蔥白,旺火炒制。益氣補虛、溫中暖下,還兼有發汗解毒之功。

涮羊肉時加點豆腐可以消減羊肉的熱性。因為豆腐味甘性涼,有生津解毒之作用,和羊肉一同涮,能補脾益胃、解熱毒,在發揮其補中益氣作用的同時,對羊肉的“燥補”起到一定緩衝作用。

去膻提鮮有妙招

羊肉的做法有很多,其中涮、燉、爆、烤最常見。不同烹調方法的去膻方法也有所不同。

1、涮。由於這種方式加熱時間短,營養保存得相對最好。去膻味有兩個辦法,一個是配小料,即搭配韭菜花、腐乳、芝麻醬這些小料一起吃;另一個是在鍋底中加入蔥、姜或紅棗。

2、燉。用燉的方式烹調羊肉能夠保證原湯原汁,但因為時間較長,會丟失部分B族維生素。羊肉加冬瓜或蘿蔔一起慢燉有助去膻。此外,加紅棗或陳皮一起燉,也是簡便又營養的除膻方法。

3、爆炒。爆炒羊肉會損失一定的營養,但因為用旺火急炒,加熱時間相對較短,損失不會特別多。爆炒時,羊肉的最佳搭配是新鮮蔥白。為除去膻味,可先用醬油、鹽、胡椒和水澱粉等來醃製羊肉。

4、烤。烤羊排、羊肉串等,烹飪用的溫度很高,營養損失最嚴重,並會產生有害物質。烤羊肉時,最好的除膻味方法就是撒上孜然和辣椒面。但這種搭配吃後容易上火,適合搭配西紅柿、獼猴桃等果蔬來“滅火”。

中醫認為,羊肉性溫,陰虛內熱者不宜食用。此外牙、瘡痛、高血壓及高血脂等患者不宜多吃,尤其孕婦食用時,羊肉要熟透後再進食。同時,吃羊肉有四大禁忌,不宜同醋、茶、西瓜或南瓜共食。

標籤:【廣東重陽節吃什麼】【重陽節應該吃什麼】【重陽節是不是老人節】【重陽節掃墓嗎】【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