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要因人因時而 | 養生知識網


 

A-A+

藥膳要因人因時而

2013年01月17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1 ℃ 次

藥膳在我國源遠流長,食療食補已成為現代人的時尚,秋冬季節用藥膳進補的人不在少數,藥膳將中藥與食物相配,使藥借食味,食助藥性,變“良藥苦口”為“良藥可口”。可以說藥膳是充分發揮中藥效能的美味佳餚,特別能滿足人們“厭於藥,喜於食”的天性。中醫學專家指出,藥膳不同於補藥,更不能簡單地認為是飲食,運用藥膳進補必須以中醫理論為根據,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中藥入菜餚應因人而異,切不可認為只要是藥膳,任何人吃了都能達到滋補的效果。如黃芪老雞湯,因黃芪性溫補氣,老母雞也是溫補之品,對氣虛體弱者有補益作用,如果風熱感冒者食之,則會“火上澆油”,加重感冒,甚至流鼻血;胖人多陰盛陽衰,不可進補銀耳、燕窩、玉竹、蟲草、龜板等滋陰之品;瘦人多陰虛陽亢,不可多食杜仲、蛤蚧、羊肉、狗肉等溫熱壯陽之物,否則反而會有損健康。一般而言,溫補藥膳適合於陽虛體質;清補藥膳適用於體型較胖、陰虛陽亢、肝氣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糖尿者;平補藥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對體質較差、陰陽兩虛、氣血兩虧者也較適用。

2.因時而宜

一年四季,春溫夏熱秋燥冬寒,天主造物,四季不同,中藥入菜餚,也應四季有別。用中藥做膳如若不分季節,就會進之不當,食之無益,反而有害。如當歸羊肉湯,當歸性溫補血,羊肉甘溫益氣,二者均屬溫熱之物,適宜於冬天進補,夏天天氣炎熱,進食就不太適宜,如若食之,就會熱上加熱,可使人患上熱病,嚴重者可導致“熱中風”的發生。

3.掌握劑量

人們都知道西藥有嚴格的用藥劑量,有人認為中藥毒性小或無毒,就不重視服用量了,這樣做是不正確的,也是很危險的。中藥是很講究用量的,量大量小直接關係著藥效,不分劑量,盲目使用,會引起嚴重後果。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參煨湯,服用後導致腦出血,這樣的教訓屢見不鮮。

4.合理配伍

藥膳如果不分藥性,不僅不能治療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的藥性,配製藥膳必須根據藥物的屬性來定,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適得其反

5.科學烹製

中藥的煎法很講究,哪種先煎,哪種後煎都有嚴格規定。做藥膳也是這樣,如用薄荷燉肉時,應先將肉燉熟後,再加入薄荷燉5分鐘即可。因為薄荷辛溫芳香,燉煮時間一長芳香氣易發散,就會降低藥效。

標籤:【時而】【人因】【要因】【藥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