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的注意事項知多少 | 養生知識網


 

A-A+

吃肉的注意事項知多少

2016年07月24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5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肉類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雞肉、牛肉、羊肉、豬肉等等。但是你知道動物身上的肉哪些不能食用嗎?哪些患者吃肉要格外小心呢?

吃貨們 吃肉注意事項你知多少

1、禽“尖翅”不能吃: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菌和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2、魚“黑衣”不能吃: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3、雞頭不能吃:

我國有句民諺: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呢?醫學專家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

4、豬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

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5、兔“臭腺”不能吃:

位於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著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於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嚥。

6、羊“懸筋”:

羊“懸筋”,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7、畜“三腺”不能吃:

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8、雞脖不能吃:

雞脖鴨脖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氣管。這裡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膽固醇,所以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

哪些人群需要控制吃肉

1.腎功能損害者

雖然肉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蛋白質,但為了減輕腎的工作負擔,腎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應略低於健康人的量,必須和腎臟的排泄能力相適應,必要時暫時停止吃肉。

2.心血管疾病患者

研究證實,攝入紅肉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紅肉中飽和脂肪酸比例大,膽固醇含量高,對於控制病情不利。應少吃排骨、肥牛等,用魚肉和豆製品來替代。

3.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是由於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引起的,而肉的脂肪含量往往較高。脂肪肝患者不需要減少蛋白質供應,應優先選擇少油烹調的魚類,多用清燉和蒸煮方法來烹調肉類,去掉浮油再吃。

4.膽囊炎和膽結石患者

過多的動物脂肪會刺激膽囊的收縮,而肉裡大量膽固醇會增加膽結石的危險。所以,這類患者要少吃肉,最好用富含大豆卵磷脂的豆製品來替代,配合魚蝦類和低脂肪奶製品來補充蛋白質。

5.糖尿病患者

可以按健康人的數量食用瘦肉,但為了避免心血管併發症,宜優先選用魚類和禽肉。特別要注意的是肉類烹調應少油,以蒸煮方法為好,避免熏烤煎炸,避免產生過多的糖化蛋白產物。

6.痛風患者

海產品以及動物內臟中含有較多的嘌呤,瘦肉中嘌呤雖然不算高,但積少成多,也不可隨意多用。因此,痛風患者應對肉類限量。同時,肉類攝入過量會造成尿液酸化,尿酸溶解度低,更易沉積在體內。

7.濕疹患者

濕疹屬於刺激性皮膚疾病,紅肉中的大量飽和脂肪酸可能加強皮膚變態反應,從而加重病情,因此宜少吃肉。

8.狐臭患者

此類患者若攝入蛋白質過多,代謝產生的尿素會從汗腺中排出,被細菌分解後加重體味。一般吃葷多的人體味較重,吃肉少的人體味較輕,與此有一定關係。

9.過敏患者

部分人對牛羊肉等有慢性過敏症狀,如果檢測發現自己對某種肉有慢性過敏,應至少停止食用3個月,嚴重者1年以上,然後再試探性地食用,確認沒有不良反應,才能把這種肉納入食譜當中。

吃肉不加蒜營養減半

民間有諺語云:“吃肉不加蒜,營養減一半。”這不僅是說吃肉的時候加大蒜可以增加滋味和食慾,更是因為大蒜可以使肉中的營養更多地被人體吸收,是具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據實驗顯示,肉類食品中,尤其是瘦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而維生素B1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很短,如果這時身體來不及吸收,維生素B1就會隨尿液排出體外。

而大蒜中含有獨特的蒜氨酸和蒜酶,與維生素B1接觸後,會產生蒜素,肉中的維生素B1就和蒜素結合生成穩定的蒜硫胺素。

從而使維生素B1的含量提高了4~6倍。不僅如此,蒜硫胺素還能延長維生素B1在人體的停留時間,提高維生素B1在胃腸道的吸收率和體內利用率,對消除身體的疲勞、增強體質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可見吃肉的講究還不少,各種肉類也都有不同的作用功效。學會正確的吃肉,健康飲食吃起來。

標籤:【健康飲食】【牛肉】【雞肉】【肉】【羊肉】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