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調五臟 | 養生知識網


 

A-A+

五味調五臟

2016年11月02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5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生活中,我們常說五味是辣、甜、酸、苦、鹹,但從中醫的角度說,五味指苦﹑甘﹑酸﹑辛、鹹五種味道,辣不是味覺。你喜歡哪一種滋味?

       中醫有“辛入肺、甜入脾、酸生肝、苦生心、鹹入腎”的說法,是對味與髒合的規律性認識。食物具有合理結構,就能產生辛酸甘苦鹹和散收緩急堅軟的有利反應,人體就能得到調理。以下是五味雜陳的養生之道。

        辛味

        中醫認為,辛入肺,可發散、行氣、活血,辛味能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機體代謝,可祛風散寒、解表止痛。但食之過量會刺激胃黏膜,並可使肺氣過盛。故患有痔瘡、肛裂、消化道潰瘍、便秘以及神經衰弱的患者,以不食或少食為好。

       甜味

       科學研究證實,糖類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祖國醫學認為甜味入脾,吃甜食具有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肌肉疲勞、調和脾胃、緩解疼痛、解除毒素等作用。但是過食甜膩之食品,則會壅塞、洩氣,不僅使血糖升高,膽固醇增加,還會引起身體缺鈣及維生素B1不足。     

       酸味

       酸味是由有機酸產生的,如醋酸、乳酸、檸檬酸等。中醫藥學專家認為酸味入肝。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吃些酸味食品,可促進食慾,有健脾開胃之功,還有增強肝臟功能的作用,並能提高鈣、磷等元素的吸收。醋酸還具有消毒之功效。但過量服食可引起胃腸道痙攣及消化功能紊亂,故脾胃有者宜少食。     

        苦味

       中醫裡說苦能洩、能燥、能堅。能洩的含義有三:一指苦能通洩;二指苦能降洩;三指苦能清洩,能燥指苦燥,能堅的含義有二:一指苦能堅陰,即瀉火存陰,二指堅厚腸胃。而過度食苦會傷津、伐胃。

        鹹味

       鹹味由氯化鈉等成分組成。中醫認為鹹味入腎,它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的滲透壓平衡及正常的水鈉鉀代謝功能。在嘔吐、腹瀉及大汗後,適當喝點淡鹽水,可防止體內微量元素的缺乏。科學研究證實,成年人每天吃鹽6克左右即可滿足自身之需。過量攝入氯化鈉可導致多種疾病
        五味與五臟

        五味歸屬於五臟,都是因它不同的屬性而各有所歸。五臟與筋、氣、血、骨、肉五體有直按聯繫,五味隨之歸屬五體。《靈樞九針論》說:“酸走筋,辛走氣,苦走血,鹹走骨,甘走肉,是謂五走也”。五臟又與鼻、舌、目、口、耳五官有直按聯繫,五味也隨之歸屬五官。《靈樞營氣》說:“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辯五色矣;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

 

       由於五臟與形體各部位之間具有特定的聯繫,所以,五味也與人體的各個部位相對應地存在親和關係。因此,所有入口的食物,以其辛、酸、甘、苦、鹹的五味,分別養護五臟,並分別循行於經脈養護相應的形體部位,使人健康。為了健康,辛、酸、甘、苦、鹹,一個也不能少哦!

標籤:【五官是哪五官】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