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糯米的保健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淺談糯米的保健價值

2016年11月14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3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糯米是我們生活中常會吃到的米類美食之一。其富含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關於糯米的一些養生功效,並且給大家推薦一些糯米食療方以及其養生食譜,快來看看吧。

糯米的營養價值

中醫認為,糯米性溫、味甘,入肺、脾經,是一種溫和的滋補品,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食慾減少、洩瀉和氣虛引起的氣短無力、妊娠腹墜脹等症。中醫典籍《本草經疏》裡對糯米的養生保健作用作了充分的說明,說糯米是“補脾胃、益肺氣之谷。脾胃得利,則中(指人體胃部)自溫,力便亦堅實溫能養氣,氣順則身自多熱,脾肺虛寒者宜之”。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所以對中氣虛脾胃弱者有很好的補益作用。糯米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慾不振的,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方法是將糯米浸泡半小時後,裝到豬肚內,燉熟後吃肉喝湯,內裝的糯米取出晾乾,分次食用。糯米對於哮喘、支氣管炎等慢性患者,恢復期的人及體虛者,都是一種很好的營養食品。

此外,常吃黑糯米還有補腎的作用。黑糯米煮枸杞,可治肝腎虛引起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等,黑糯米還可以使頭髮烏黑發亮,與桑葚、黑芝麻同煮效果最好。

推薦幾款糯米食療驗方

糯米、藕粉、白糖加水適量,揉成團,放於蒸鍋籠屜上蒸熟吃。對於飲食差、虛弱、便血者可起到補虛、止血、養胃作用。

糯米30克、枸杞子15克,水煮食用,喝湯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兩次。對於頭暈、目眩、腰膝酸軟有作用,還有滋補肝腎及明目的作用。

糯米50克、黑芝麻30克。二者分開用文火炒成微黃色,共研成末,每天吃幾勺。對於氣短、鬚髮早白、脫髮、後虛弱等具有補肝腎、潤五臟、養胃津的作用。

 

糯米粉50克、茯苓30克。將糯米粉炒黃與茯苓共研成細末,每日一次。對於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失眠健忘者等有養胃、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作用。

糯米30克、板栗30克,水煮熟爛成粥,早餐食用。對腰腿軟弱,反胃腹瀉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糯米100克、紅棗10枚,同煮稀飯常食,可以養胃、止痛,治療慢性胃炎。

赤小豆50克、白扁豆15克煮爛,再加入大棗20枚、蓮子30克、糯米30克同煮,最後將山藥50克去皮切片放入粥中,以熟爛為度,常食可以治療貧血。

糯米100克、薏米50克、紅棗10枚,煮成粥,每天食用一次,可以益氣安神,治療神經衰弱症。

龍眼15克、紅棗5枚、糯米150克,共同入鍋煮熬成粥,再加入少許白糖。有益氣血、安心神的作用,尤其適用於體寒、體倦等氣血兩虛者,熱體或有濕熱痰火或發熱患者禁用。

糯米100克加水煮粥,熟後加入15克已經搗碎的阿膠,經攪拌再稍煮後即成,有養血止血、滋陰潤肺、安胎作用,選用於血虛、尿血、便血、吐血等。但消化不良或感冒、發熱患者不宜食用。

糯米養生食譜

糯米酒

材料:A.甜酒藥,用量:用直徑約兩厘米的小圓球,大約一公斤糯米需要1粒半。B.糯米C.密封的開口大點玻璃瓶。(其他可以密封的東西也可以).2000毫升的密封玻璃瓶,一公斤糯米需要兩個。D.一個蒸鍋,一塊比鍋口稍大紗布。

準備:量好一公斤糯米,用涼水浸泡至少一個晚上。

做法:將紗布放蒸格上,將浸泡好的糯米放紗布上,開火蒸40-50分鐘。蒸好後倒入大點的容器涼至溫熱,用一碗溫水將酒餅盡量化開後,(另留開一小勺)一邊將甜酒藥水倒入涼好的糯米中,一邊使勁攪拌糯米,盡量攪拌均勻),攪拌過程中可適量加些溫水。攪拌好後裝瓶,在中間弄個洞,將留的酒餅水倒入其中,蓋好瓶蓋,用厚布包好瓶子,天熱一般3-5天,天冷放暖氣邊,一般一兩星期就可以了。好了以後放冰箱冷藏,隨吃隨取。

糯米百合粥

原料:糯米、百合、蓮子。

糯米百合粥作法:首先,將所有原料一一洗淨,然後上鍋點火,將水燒到半開時,倒入所有原料。糯米、百合、蓮子的比例大概為4:1:1。將水燒到半開在將原料放入的原因是為了避免粘鍋,而且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泡一下米,當鍋被燒開之後,將火調至小火,再慢慢熬製。而當鍋再次被燒開的時候,這樣好喝又具有滋補供銷的糯米百合粥就做好了。

糯米藕片

原料:大蓮藕2500克、糯米1000克,白糖、怡糖。

製法:將藕去皮,在藕的頂端切開兩段,以便灌糯米。把糯米用水洗淨,浸漲,然後將糯米灌入藕的大段中,蓋上小段,用牙籤刺牢,放入桶中加清水500克放入白糖、怡糖,用猛火燒開,然後用文火慢煮,宜至藕熟起糖皮,然後切片裝盤淋上糖漿即可。

特點:風格獨特,口感俱佳。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通過以上這些介紹,我想大家充分的瞭解了糯米的營養價值與保健功效是很高的。那麼愛養生的朋友們,趕快行動起來,多多食用這樣的美食不但營養還保健康哦。 

 

 

 

 

標籤:【糯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