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喜歡吃海帶一定要知道的事 | 養生知識網


 

A-A+

提醒 喜歡吃海帶一定要知道的事

2016年12月03日 日常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5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提醒喜歡吃海帶一定要知道的事,飲食的健康一直備受大眾的關注,如何吃到健康的食物才是健康的重要保證,在飲食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要做好哪些必備工作來保證食物的健康營養,這些都需要我們認真的去探索。

喜歡吃海帶一定要知道的事

海帶是含碘量最高的海藻,含碘量一般在3~5%,最多可達7~10%。海帶裡的碘,人體能直接吸收。

干海帶如何挑選?

在買海帶時,細心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不少干海帶表面會有一層類似鹽的白色粉末,而鮮海帶往往顏色翠綠,到底該選擇哪種呢?

其實幹海帶表面的白色粉末結晶物質不是鹽,而是甘露醇。甘露醇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在醫藥上是良好的利尿劑,同時還有抗癌抗菌功效。不僅如此,甘露醇還有解酒、減肥的作用。海帶從海裡剛撈出來的時候確實是綠色的,但晾乾以後就變成偏黑色了,不少廠家或者飯店因這樣賣相不好,會添加硫酸銅浸泡海帶,其原理在於銅離子能夠把海帶中葉綠素裡邊的鎂離子替代,這樣處理後,海帶就變成綠色了。

而工業硫酸銅含有重金屬鉛和砷,食用後會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傷害,雖說有食品級的硫酸銅,但對於海帶這種直接入口的產品來講,也是不允許被添加的。因此在選擇時,除了盡量挑干一點的、表面有白色粉末結晶物的及顏色黑灰色的外,還要選擇葉塊比較整齊,厚度比較均勻的。

喜歡吃海帶一定要知道的事

1、憑手感。褐綠色的海帶挑選黏性大的,墨綠色的海帶經過加工後,表面就沒有什麼黏性了。經過化學處理的海帶,摸起來沒有韌性。

2、選白霜。海帶含碘高並含有一種叫做甘露醇的物質,這兩種物質會呈白色粉末狀附著在干海帶表面,因此,挑選表面有白霜的深褐色干海帶是比較好的。如果干海帶呈現部分紅色或者部分黃色就不要選擇了,這樣的海帶有可能是被污染的,質量和營養價值會差一些。另外,干海帶也有濃厚的海鮮味,如果出現了其他異味,說明海帶的質量也打了折扣。

3、看肉質。優質海帶的肉質肥嫩,寬且長,色澤為深褐色或褐綠色,含沙和雜質量少;質量次之的海帶相反,肉質薄,葉片短而窄,顏色為黃綠色,含沙和雜質量大。

4、看內部。在購買的時候,我們最好能把海帶打開看看。完整的海帶較好;若是有碎小的海帶片混雜其中說明品質不佳,如果有孔洞或大面積破損則有可能是在存儲過程中有過蟲蛀或霉變。

5、聞味道。沒經過漂染的海帶,海鮮的味道比較濃厚,經過漂染處理過的海帶,海鮮的味道就有所減少。

6、薄海帶涼拌,厚海帶煲湯。海帶的薄厚與產地和生長期有關。福建產的海帶比較薄,適合涼拌菜。山東和大連產的海帶厚實一些,燉菜、燉湯比較好吃。

學會了如何挑選海帶,那麼你知道干海帶可以長時間貯存嗎?不少家庭都貯存著一些干海帶,放著不急於食用。一些人認為它和其他海產品一樣,可以長時間貯存。這是可以的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干海帶可以長時間貯存嗎?

1、在食用海帶時,應清洗乾淨後,根據實際情況用水浸泡,並不斷換水,一般浸泡6小時以上。如果海帶在經水浸泡後像煮爛了一樣沒有韌性,說明它已經變質了,就不能再食用。

2、其實,海帶買回來後應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食用。如果不能食用完,應把拆封後的海帶冷藏在冰箱或冰櫃中,因為拆封後的海帶在儲存過程中受溫度、光照等因素的影響,它的營養成分會有所降解,相反,微生物會不斷繁殖,有害成分也會不斷增加,這些原因都會促使海帶發生變質而不能食用。

海帶變軟有竅門

方法一:把成團的干海帶打開放在籠屜裡隔水干蒸半小時左右,然後用清水浸泡一夜。

方法二:用淘米水泡發海帶,或在煮海帶時加少許食用鹼或小蘇打,但不可過多,煮軟後,將海帶放在涼水中泡涼,清洗乾淨,然後撈出即可食用。

喜歡吃海帶一定要知道的事

食用海帶的四大禁忌

海帶也不是隨便吃的,稍不注意,還會引起中毒:

1、海帶不能長時間浸泡。一般說浸泡6小時左右就行了,因為浸泡時間過長,海帶中的營養物質,如水溶性維生素、無機鹽等也會溶解於水,營養價值就會降低。如果海帶經水浸泡後像煮爛了一樣沒有韌性,說明已經變質不能再食用。中醫認為,海帶性寒,脾胃虛寒者忌食。

2、別把海帶當主食吃。這樣會攝入過多的碘也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而且海帶中含有一定量的砷,攝入過多的砷可引起中毒。因此,食用海帶前,應先用水漂洗,使砷溶於水。

3、吃海帶後別馬上喝茶、吃水果。吃海帶後不要馬上喝茶(茶含鞣酸),也不要立刻吃酸澀的水果(酸澀水果含植物酸)。因為海帶中含有豐富的鐵,以上兩種食物都會阻礙體內鐵的吸收。

4、特殊人群慎吃海帶。患有甲亢的人不要吃海帶,因海帶中碘的含量較豐富,會加重情;孕婦和乳母不要多吃海帶。這是因為海帶中的碘可隨血液循環進入胎兒和嬰兒體內,引起甲狀腺功能障礙。

標籤:【海帶的做法】【海帶的營養價值】【海帶湯的做法】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