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寶寶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 養生知識網


 

A-A+

讓寶寶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2018年03月01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4 ℃ 次

爭吵發生在一堆積木、一個玩偶和兩個小姑娘之間。5歲的莉莉搭了一個城堡,但她的城堡卻搭到了小米過家家的“操場”上。小米拿著玩偶小馬,一下就衝撞到莉莉的城堡上,把它撞得唏哩嘩啦。“你裝散了我的城堡!”莉莉幾乎是咆哮起來。“可那是我的小馬跑步的地方!”小米也非常憤怒。莉莉一把拿走了小米的小馬,不還給她,小米大聲地喊著:“還給我!還給我!”這時該怎麼辦呢?

有的父母也許會想,這時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要麼沒收小米的小馬,要麼警告莉莉到其他的地方搭積木,總之,分開他們,讓他們不要互相打攪,也就不會再繼續爭吵了。但作為一個有著多年經驗的幼兒園老師,我認為,幫助孩子們自己去學習處理發生在他們之間的矛盾,要比直接介入去為他們解決、告訴他們具體需要做些什麼,會更有效。

專家說:事實上,當父母們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他們遇到問題時,孩子通常可能會對處理的結果更加認同和滿意。他們會很樂意、很配合地按照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解決辦法來解決問題,而通常不會出現抱怨或者抗議。的確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大人的協助,來引導孩子怎麼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下面就是一些我經歷過的有效辦法,推薦給你們。

不要怒火了事

4歲的軍軍正在擺弄他的飛行大隊,每一架小飛機都是那麼精緻和漂亮。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表弟芮芮拿起了兩架:“我想要兩個!”“不行!那是我的!”“你憑什麼不分給我玩兒!”“我說了那是我——的——!”

你很可能這樣做:

“跟你們說了多少次了?!不要爭搶、不要打架!如果你們不能好好玩兒這些飛機,我就把他們都收起來,你們誰也別玩兒!”

更有效的方法是:

沒收所有的飛機,也許能夠制止他們的爭吵——但只是這一件事、這一分鐘,也許他們馬上還會因為其他的東西、其他的事情再次吵起來。關鍵就是要打破他們這樣的循環,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究竟出在哪兒。“看來你們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告訴他們問題不僅僅是飛機應該屬於誰或者給誰玩兒,讓孩子們先冷靜下來;同時,這也能留給家長自己思考一下的時間,不至於被孩子們煩得“一腔怒火”,反而起不到指導他們的作用。

你們坐在一起,讓他們各自說出自己認為問題出在哪兒,這樣的好處也是可以使得他們能夠彼此傾聽對方是怎麼想的。一旦他們開誠佈公了,你可以用一些有幫助性的問題來指導他們去解決當下的問題,例如,“軍軍,你能不能和芮芮一起想出一個不吵架也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呢?”如果軍軍說:“那我給他兩個直升飛機行嗎,那兩個小飛機我想放在我的飛行大隊裡!好嗎?”讓孩子互相商量,取得彼此一致認可。

 

不要用賄賂的方式

4歲半的豆豆正在和小朋友們一起踢球。突然,豆豆喊著就跑到了媽媽面前:“晨晨他踢了我一腳!”而媽媽剛才在和人聊天,並沒有看到究竟發生了什麼。

你很可能這樣做:

“好了,不要吵了。如果在我們回家之前,你都能和小朋友一起好好地玩兒,那一會兒路上,我就給你買一個雙色的冰激凌!”

更有效的方法是:

賄賂的方式,永遠不能幫助孩子成長,甚至還會給孩子一種錯覺:即便他們表現不好,也還是能夠得到好處的。因此,這類情況,就一定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在這種情形下,通常我們習慣問孩子:“發生什麼事啦?”但這種問話得到的答案卻十有八九是孩子繼續重複他的“噩耗”(例如他被踢了),或者是他根本說不出究竟。因而,這需要大人首先進入細節,例如問他:“在剛才晨晨踢你之前,你們在做什麼?”孩子就會跟隨你的問題,來提供你可能需要的信息。例如豆豆就回答媽媽說:“我們在踢球!晨晨不給我球,我說他是蠢豬!結果他就踢我!”

一旦瞭解了全部的情形,父母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們認識他們之間發生矛盾的原因,尤其是他們各自存在的問題。告訴他們,罵人和踢人都是非常不友善的表現,不能因為別人先做錯了,自己就可以也做不好的事情。不僅要讓他們認識到道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自己說出怎樣處理目前的矛盾,例如道歉、選擇新的玩兒法或者協商讓彼此滿意的相處規則。幫助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多用一些“你有什麼主意嗎”“你覺得你們應該怎麼做呢”這樣的話語,孩子會感到他自己有權利也有責任去思考自己的問題。而只有你相信了他們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自己也才能更有自信。

不要總是你來出面

公園裡,5歲的維維在鞦韆上玩兒得高興,就是不下來。3歲半的小表妹哭著跑到維維媽跟前:“小姨,哥哥老在鞦韆上,我老輪不上!”

你很可能這樣做:

“維維,你快下來!快讓妹妹玩兒!要知道你是哥哥,你得讓著妹妹!”

更有效的方法是:

家長根據某些道理,斷然地就在矛盾當中選擇偏向一方,很容易引起孩子之間的妒忌和不平衡。要盡量讓孩子彼此之間互相對話,而不是只知道去找大人“告狀”。在幼兒園裡,不少孩子都是一有問題就希望由老師出面來解決,因為他們自己在與其他小朋友打交道的時候,會感到緊張。例如有孩子像維維的表妹一樣來對我說:“老師,樂樂騎著木馬不下來,你應該告訴他,玩具要和大家分享。”孩子們很多時候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懂道理。我回答說:“那讓我們一起去告訴他。”當受委屈的孩子最終能夠直接地、“正義地”向另外一個孩子說出“應該怎麼做”之後,他自己就會感覺好一些,而且也會使他更為自信,下一次,他就會有勇氣自己去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了。

Tips:讓孩子自己學會去解決問題固然重要,但如果遇到下面這些狀況,父母就需要更多介入了:

霸道

如果孩子表現出很霸道、凡事自己佔先的態度時,就要教給他一些基本的規則了:每個人都有權利輪到他玩兒自己想玩兒的玩具,誰也不能獨霸所有的好東西。要分享。

任人擺佈

有些孩子缺乏自己的主見,很容易為其他人指使或擺佈(儘管其他的小朋友並不見得有惡意,只是他們比較強勢而已)。你需要告訴孩子,有時候要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他的朋友們並不應該總是讓他按照他們的方式去行事。

講求利益交換

如果孩子喜歡用賄賂或者交換利益的方式來取得他想要的東西的話(例如“你給我玩兒這個球,我就給你一塊糖!”),要立即糾正孩子,友誼是一種健康的“給予-獲得”的狀態,而並非是簡單的利益交換。

懦弱。被取笑、被捉弄,恐怕是孩子最難以處理和應對的情形了。平時可以通過故事書或者電視電影,幫助孩子認識這種狀況,並幫助他預先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例如讓他想想“如果你被人取笑或者捉弄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做或者怎麼回應呢?”

標籤:【解決問題】、【自己】【學會】【寶寶】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