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家長教育理念要跟上 | 養生知識網


 

A-A+

孩子任性家長教育理念要跟上

2018年08月03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現在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越來越多的家長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只知道一味的寵愛,造成了孩子人性的心理。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任性呢?今天小編就教你幾招。

與任性的孩子“過招”

現在的孩子多數為獨生子女,過度寵愛致使一些孩子變得很任性,讓很多父母頭疼。要想改變孩子任性的習慣,不妨這樣做:

家長教育理念要一致

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家長要“統一戰線”,不能各執己見,否則會造成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誰的,嚴重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形成。在教育方面意見出現分歧時,家長要事先討論,意見達成一致後再面對孩子。

自己動手,積累自信

任性的孩子在自己做不好一些事情時(比如組裝玩具)會氣餒,甚至大發脾氣。這時,家長要耐心地教孩子去做,而不是代替他。讓孩子體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情後的快樂與成就感,以積累其自信。

合理滿足孩子的需要

對孩子的非理性需要,家長要慎重考慮,不能一味地無條件滿足。比如10歲的孩子哭鬧著要買蘋果手機,如家長不滿足就不去上學。面對這樣的要求,一定要先瞭解孩子要買這款手機的目的和原因是什麼,耐心地傾聽孩子要手機背後的慾望、動機和情緒,然後給予情感上的理解,同時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討論除了手機等外在的物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孩子遇到的問題。總之,讓孩子感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讓孩子適度體驗受挫感

適度地經歷挫折,會使孩子漸漸地堅強起來,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當然,問題的難度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要一開始就設立難度太大的問題,以免讓孩子感覺到無助。

教孩子學會適度忍受願望的延遲滿足

有的家長,孩子夜間突然提出要求吃大餐時,也會馬上穿衣下床,立即“執行”,以彌補自己因工作忙平時不能陪孩子的內心歉疚。殊不知,這樣一味地即刻滿足孩子,會使孩子不自覺地形成一種優越感,更加以自我為中心,生活中甚至不能忍受在遊樂園玩滑梯時需要排隊,錯誤地以為所有的人都得聽自己的,這樣會影響孩子健康人格形成和日後人際關係的處理。

讓孩子遠離心理疾病的幾種能力

1.瞭解自身特點,培養自我認識能力

孩子往往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瞭解,對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認識,對自己能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清楚,對將來的目標心中無數。多數情況下是家長和老師讓幹什麼就幹什麼,更有的孩子只是看到自己的缺點,對自己的所謂“短處”產生自卑心理。

如果對自己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在遇到挫折和競爭的時候,容易產生心理失衡。因此,要讓他們明白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和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長處才能培養樂觀健全的個性。即使對成年人來說,正確地認識自我也非易事,所以,首先要懂得客觀評價自己,有客觀明確的生活目標,不苛求自己去做做不到的事情,這樣才能在快樂的情緒中循序漸進,健康成長。

2.學會傾聽和表達,培養良好人際交往能力

認真傾聽他人談話和意見,使用恰當的語言同他人交流和溝通思想,這種“聽”和“說”的技能是人際交往的重要環節。

一些兒童往往在與人交流時,不注意他人的講話或表現出不耐煩和不理睬,使人感到不尊重他人,排斥他人;有些兒童不願意講自己的心裡話,表達自己的時候缺乏自然坦誠的態度,妨礙了與人的溝通,有快樂的事不能同他人分享,有煩惱的事不能同他人分擔。這樣,由於長期聽不進來,說不出去,容易把自己封閉在一個小天地裡,造成獨來獨往,孤僻苦悶或固執偏激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大人要幫他們在與人交往時恰當地運用言語和非言語進行自我表達,表達自己的觀點、願望和需求,避免誤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結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們懂得要對人採取和睦相處、友好對待、克己讓人的態度,對人際交流出現的問題和矛盾,採取寬容、公平、有理有節的處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與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勵中健康成長。

3.認識情緒,培養緩解壓力的能力

兒童青少年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承受能力有限等原因,對自己的情緒有時難以把握,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可能不會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造成許多的煩惱和衝突,而長期的情緒壓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礎。因此,要培養他們學會緩解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一些情緒壓抑的事,要教育他們懂得和學會宣洩和放鬆,這樣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態,不僅從心情上得到愉快,而且在遇到困難時有能力做出冷靜的處理。

4.理解支持他人,培養換位思考能力

在獨生子女的家庭,孩子容易受到家長過多的呵護,導致一些兒童青少年往往只關心自己眼前的學習和生活,對他人漠不關心。在這種時候,應培養他們懂得什麼叫理解,什麼叫愛心,在這當中,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上,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這既是一個交友的必須,更是培養健康心理素質的要求。幫助和支持他人是一種付出,但卻在這種付出中獲得了“樂”,這是我們培養兒童青少年快樂心情、健康行為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5.有效解決問題,培養應對能力

每個兒童青少年都生活在社會中,生活在父母、親戚、老師、同學和朋友等許多人中,即使在非常和睦的家庭,也會遇到一些矛盾和衝突。怎樣有效地解決這種衝突,需要學會應對的技巧和方法。

對兒童青少年來說,他們往往缺乏應對的態度和辦法,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著手解決問題,這樣容易產生苦悶、難過、恐慌等心理問題,長此以往,將使他們處於抑鬱、焦慮之中。因此,應該教育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應對的技巧,幫助他們認識問題出現和存在的客觀性,幫助他們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方法步驟,要討論,要協商,要探討,要嘗試。使他們學會主動地適應環境,盡快地從遇到的問題中解脫出來。在解決問題中成長,在解決問題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6.避免攻擊性言行,培養自律能力

兒童青少年之間容易因一點小事產生摩擦和矛盾,輕者鬧意見,鬧不團結,重者就會一時衝動,自覺或不自覺地出現攻擊性行為。如果這種行為得不到有效的矯正和制止,發展下去不僅對他人是一種嚴重的傷害,對自己更是遺患終生。

因此,要培養他們嚴格的自律能力,不為自己的利益火冒三丈,學會用和平的方法替代攻擊性行為。這既是為人之道,也是健康心理素質養成的基本要求。

如有異常表現應該盡快找精神醫生

一個人如果能夠很好地培養出以上幾種能力,他應該可以有比較快樂的心情和健康的行為。如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出現比較嚴重的異常表現,要及時去看精神科醫生。這些異常表現諸如:注意力分散,多動,易衝動;對立師長,處處違抗,難於管教;對網絡或某種癖好成癮,類似吸毒;多門主課不及格,閱讀、計算困難;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無事自煩;孤獨自卑,憂鬱苦悶,懶於交往,情緒低落;興趣變淡,慾望驟減;不易入眠,多夢易醒等。

專家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找專科醫生咨詢。

 

培養孩子健康心理“十不要”

1、不要過分關心孩子,過分關心孩子,容易使孩子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3、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年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4、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成功慢慢培養起來的,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5、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些做法易使孩子形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6、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7、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另外,讚許必須針對具體的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優點的同時感到你的讚許是真誠的,而不是虛的、哄他的。

9、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家長對待孩子時,如果自己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喜怒無常,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10、不要在孩子面臨困境時不聞不問,要幫助孩子對目前的困境進行分析,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要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但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

專家認為,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中是最嚴厲的判決,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也會變得一片灰暗。

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親一直在鼓勵他,說他會成功,終於,愛迪生成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們許多家長缺少發現,缺少培養的方法,而使“天才”與自己的孩子擦肩而過。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如果父母一味的貶低孩子,就很容易使其失去自信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對於孩子將來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都有著必然的聯繫,所以希望父母們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做一個懂孩子,支持孩子的好父母!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小編在這裡建議一下教育孩子時候一定要適時的給些鼓勵,這樣孩子才能發揮他的潛力。

標籤:【孩子任性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