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水痘疫苗後 為何還生水痘 | 養生知識網


 

A-A+

接種水痘疫苗後 為何還生水痘

2018年08月12日 少兒保健 暫無評論 閱讀 1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誰都是一種常見的傳染,但是經過接種疫苗後,人們很少會再生水痘,但是有的寶寶接種水痘之後依舊會生水痘,這是為什麼呢?

接種水痘疫苗後 為何反而生水痘

案例1:

小健的在學校加強接種了水痘疫苗,接種後一天,小健開始有發熱的反應,渾身有小紅包出現。父母帶他到北京兒童醫院看了晚間急診,大夫確診為水痘。小健和爸爸媽媽都不明白,水痘疫苗本來是預防生水痘的,可為什麼反而引發了疾病的發生呢?

案例2:

可愛健康的東東在8個月的時候按照免疫規劃注射了麻疹風疹聯合減毒活疫苗。3天後,東東發燒了。家裡人猜測可能是感冒,可是東東除了發熱沒有任何別的症狀。到醫院驗了血,白血球並不高,說明也不是細菌感染。又過了2天,東東開始渾身發疹子,密密麻麻越出越多。醫院懷疑是嬰兒急疹,可是1個月前,這已經生過了。直到疹子出完、熱也退了,家人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疹子退後,東東光滑的小身體上流下來一些膚色的小麻點。家人懷疑可能是疫苗引發的麻疹。他們的懷疑有道理嗎

用人工的免疫手段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是人類同傳染病做鬥爭中所取得的最卓越的成就。通過預防接種,全球已經成功消滅了天花。

我國自1978年響應世界衛生組織的號召開展免疫規劃以來,相繼實現了以省、縣、鄉為單位兒童四種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接種率達到85%的目標,在2000年實現了證實無本土脊灰野病毒傳播的目標;脊灰、麻疹、白喉、百日咳等傳染病發病顯著下降。2002年我國又將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至2006年,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已下降到1%以下。2007年,我國再將風疹、腮腺炎、流腦、乙腦和甲肝等疫苗接種納入國家免疫規劃,並加強了傳統免疫規劃工作,多數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的發病率已經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預防接種後,絕大多數人能產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應,獲得了針對相應傳染病的特異免疫力。但對人的機體而言,疫苗畢竟是異種物質,在進入人體後,機體會產生一系列反應,極個別人在獲得免疫保護的同時,會發生一些除正常反應之外的不良反應。預防接種後的不良反應一方面與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受種者自身的體質有關。目前,沒有一種疫苗的接種是絕對安全的,但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出現是少見或罕見的。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反應,常被稱為“正常反應”,主要表現為接種後出現的局部紅腫、疼痛、硬結等症狀,或有發熱、全身不適、倦怠、食慾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狀,對機體造成一過性的生理功能障礙。一般反應的病情輕微,恢復較快,多在1~2天內恢復,通常不需要臨床處置。

另一種是異常反應,接種後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和功能損害,其病情相對較重,多需要臨床處置,但發生極為罕見。不同疫苗的異常反應發生率有所差異,世界衛生組織對部分疫苗的異常反應研究發現,卡介苗引起淋巴結炎、骨髓炎、全身播散症的發生率分別為100~1000/100萬劑、1~700/100萬劑、2/100萬劑;乙肝疫苗引起的嚴重過敏反應發生率為1~2/100萬劑;含麻疹類疫苗引起的熱性驚厥、血小板減少、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333/100萬劑、33/100萬劑、1~50/100萬劑。破傷風疫苗引起的臂叢神經炎、嚴重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5~10/100萬劑和1~6/100萬劑等。由此可見,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的發生率還是極低的。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疫苗的因素、疫苗使用的因素和受種者本身因素等各個方面。疫苗的抗原蛋白、制備疫苗時添加的附加物、受種者自身的健康狀況、免疫狀況等都是發生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影響因素

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按其發生機制分為非特異性和特異性反應兩類,兩者有時不能截然分開,有時同時出現或伴隨出現,有時有些反應有互為因果,如疫苗作為一種異種蛋白,進入體內後引起非特異性炎症反應,出現局部的紅腫,同時作為熱原,也可能會使部分人出現發熱反應。發熱、炎症反應等都屬於非特異性反應。與疫苗本分特性相關的,如接種疫苗後出現的過敏性反應,屬於特異性反應。疫苗中的蛋白成分、輔料、附加物等進入人體內,可產生相應的免疫性反應,出現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麻疹樣或猩紅熱樣皮疹等皮膚、粘膜表現的過敏反應等。

最常與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混淆的是預防接種後出現的偶合症。偶合症是受種者正處在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存在尚未發生或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後巧合發病(復發或加重)。偶合症的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疫苗接種劑次越多,基礎疾病發病率越高,預防接種後的偶合症出現幾率就越大。如按我國新生兒死亡率為10.7‰推算,全國每年出生兒童約1600萬,其中約17萬名新生兒死亡,平均到每天也有400多名。而按照我國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的免疫程序,在兒童出生後24小時內需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如果接種率為75%,那麼就有約300多名兒童可能在接種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後出現偶合死亡,這些偶合死亡病例其實與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預防接種無關。因此,只要基礎疾病存在或處於疾病潛伏期,偶合症在預防接種中很難避免。

減少預防接種後的偶合症的主要措施為接種醫生通過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和病史情況,以掌握預防接種的禁忌症,因此,在接種疫苗之前,受種者或其監護人應將受種者的身體狀況如實告知接種醫生,以便接種醫生判斷是否適合接種疫苗。而對於出現的反應是否是偶合症,只有通過詳細的調查和專家的診斷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免疫接種前後5+6

打預防針前的5提醒

1.家長要瞭解預防接種的相關禁忌症,除有明確過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兒童不能接種外,常見的如發燒、體重低於2.5千克、各種急慢性傳染病及恢復期、每天腹瀉4次以上(不能服糖丸)等應暫緩接種。要是寶寶有不適症狀而家長把握不了的,可事先到當地的預防接種單位咨詢一下,以免到時帶孩子趕去卻不能接種,既費人力又勞累還耽誤時間。需要暫緩接種的,應問清楚補種的具體時間,以便及時給予補上而防止漏種的發生。

2.第一次去當地進行預防接種的,家長要把醫院在出生時或生後出院前已給寶寶接種乙肝(要求在24小時內)和卡介苗的通知卡(單)帶上,在接種前交給登記預診人員,以便詳細掌握寶寶在醫院接種這兩種疫苗的具體時間與針次,避免漏種或重複接種以及提前接種。因上下兩次疫苗(不管是同種或是異種疫苗)接種需間隔一定時間(至少28天,不能提前也不可過於延長),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副反應和不同疫苗之間的相互干擾而達到有效的免疫效果。

3.由於寶寶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機體各種功能還不健全,尤其是防病抗病能力較弱,稍不注意就容易患感冒、腹瀉等疾病,既有害寶寶健康生長又耽誤適時的預防接種。因此,在臨近接種疫苗期間(一般在接種前一周左右)要特別精心照顧好寶寶,讓寶寶吃好玩好睡好,特別是在早晚溫差大的季節,要注意及時給寶寶增減衣服,做好防寒保暖,盡量減少感冒發燒等病症的發生,使各種預防針都能按時接種。

4.在每次打防疫針前(或頭一天的晚上),應用溫水給孩子洗一次澡,尤其是要把打針的部位(兩胳膊三角肌處)徹底洗乾淨,並換上棉質乾淨的內衣,讓寶寶感覺輕鬆舒適,還可以防止注射後引起局部感染。對稍大一點且比較懂事的孩子,要做好接種前的說服動員工作,盡量給予鼓勵,以消除小兒的緊張、害怕心理,使孩子能真正的敢於面對,這樣既能從小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還可以大大減少甚至避免發生暈針現象。

5.不能帶空腹或飢餓狀況的兒童去打預防針,防止孩子的血糖低以及打針時疼痛刺激而造成眩暈或昏厥;但打預防針前也不能讓孩子吃得過飽,避免打針過程的哭鬧而引發嘔吐(甚至嘔吐物嵌入氣管)等。接種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時內不宜吃奶或喝熱水,以防止活疫苗口服後受熱的影響而使接種質量大打折扣,甚至成為無效接種(不能產生相應的免疫力)

免疫接種後的6注意

1.寶寶接種疫苗後不要急於帶回家,應在接種單位留觀約30分鐘,在沒有發現如何異常(主要是遲發的過敏反應)的情況下方可離開。如口服脊灰糖丸(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糖丸)後,還要注意在半小時內不要讓孩子吃母乳,2小時內不喝熱牛奶或熱飲料(包括熱開水),以確保活疫苗的質量而使孩子獲得應有的免疫效果。

2.回家後應讓寶寶適當多休息,2~3天內不要進行劇烈的活動和運動,並注意保持接種部位的清潔衛生,以免身體出汗過多、加上衣服摩擦而引發接種部位感染。同時,接種疫苗當天最好不要給寶寶洗澡,如必要可用溫開水毛巾擦一擦身體,但要小心避開注射部位(打針處),以免不小心把細菌帶入針眼而引起局部感染。還要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搔抓接種的部位,以免加重局部反應。

3.通常來說,孩子接種疫苗後有輕微的發熱、精神不振、不想吃東西、哭鬧等是正常現象,一般1~2天就會自行消失,不需要進行特殊處理。如果症狀比較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則最好請醫生檢查一下,並按照醫生的建議,繼續做好觀察工作。再者,疫苗都屬於抗原,對機體來說無疑是一種異物,容易引起身體一些不適反應,因此除了注意飲食清淡、易消化和不吃刺激性食物外,還要給寶寶多喝些白開水(注意:如服脊灰糖丸前後2小時內應喝涼開水),以利調節正常代謝、減少減輕不適反應。

4.一些加入吸附劑的疫苗(如吸附百白破三聯等)接種後容易在接種部位出現輕微紅腫、發熱、疼痛或出現硬結等症狀也是正常的,家長不要過於緊張擔心,為了幫助消腫減輕痛感,可用熱毛巾(以不燙孩子皮膚為度)對紅腫局部進行熱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鐘),一般2~3天後會自行緩解。同時要細心照料寶寶,注意觀察有無異常發燒(體溫在38.5℃以上)、過敏性皮疹(皮疹有多種多樣,以蕁麻疹最為常見)和注射部位有無異常反應(如紅腫直徑大於3厘米或膿腫等),一旦發生要及時請醫生處理。

5.有些疫苗(常見的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等)需按一定的間隔時間連續接種多次才能有效,所以家長一定要按照規定的免疫程序、接種日期給孩子進行預防接種,以利獲得真正有效的免疫能力,千萬不能自以為是認為多一次少一次沒關係——造成半途而廢。也許就因少那麼一次導致達不到應有的免疫效果,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不幸受到相關傳染病的襲擊,有時甚至會留下嚴重後遺症而貽害他(她)的一生,那就後悔莫及了!

6.值得特別提醒的是:卡介苗接種後的反應與一般的預防接種不同,通常在接種後3周左右,接種部位會出現紅腫,中間逐漸軟化形成淺表潰瘍(直徑在0.5厘米以下,不必擦藥或包紮,但局部要保持清潔,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如有膿液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輕輕拭淨,不要擠壓),經過1~2 周才會結痂,癒合後留有輕微瘢痕。上述過程一般要持續2個月左右,注意痂皮要等它自然脫落,不可人為地提早把它摳去。個別兒童可同時出現腋下淋巴結腫大,隨著接種部位的癒合,腫大淋巴結也會自行消退(可以用熱敷的方法促其消退)。如果有膿瘍形成,則要及時請醫生處理,一般不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影響。

結語:你生過水痘嗎?如果你的身邊有人生水痘的話要注意傳染哦~

標籤:【水痘疫苗有必要打嗎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