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踏青中的四種文化運動 | 養生知識網


 

A-A+

春季踏青中的四種文化運動

2018年09月17日 戶外活動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踏青雖在一年之春,但具體時日常有出入。明朝馮應京、元朝費著、唐朝李淖,分別在文中指明踏青時節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農曆二月二日人們紛紛出城采蓬葉,備牲醴紙爆竹,為土地神慶壽行祭禮。

後來,由於清明掃墓,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燦爛芬芳。掃墓者往往“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圃,列坐盡醉”,由單純的祭祀活動演化而為同時游春訪勝的踏青

宋時詩人吳惟信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株揚柳屬流鶯。”對當時春遊自晝及暮,笙歌如癡的盛況可謂描摹得淋漓盡致。

春暖花開的清明時分。在這個時節裡,他們結隊出遊,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感受春天氣息。在郊野中蕩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斗草、打球等,心情被放飛得不想回轉,快樂也漸漸從臉上溢滿內心。

蕩鞦韆

蕩鞦韆踏青圖

古代,清明節有蕩鞦韆的習俗。鞦韆,古字兩字均有“革”字旁,千字還帶走字,意思是揪著皮繩而遷移。早在遠古時代,人們為了獲得高處的食物,在攀登中創造了蕩鞦韆的活動。

最早稱之為“千秋”。傳說為春秋時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創。開始僅是一根繩子,雙手抓繩而蕩。後來,齊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帶入中原。至漢武帝時,宮中以“千秋”為祝壽之詞,取“千秋萬壽”之意,以後為避忌諱,將“千秋”兩字倒轉為“鞦韆”。

以後逐漸演化成用兩根繩加踏板的鞦韆。到了唐宋時代,鞦韆成為專供婦女玩耍的遊戲,以練習輕捷、矯健。打鞦韆時,人在空中蕩來蕩去,翩翩若飛,很有趣味。《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笑以為宴樂,帝呼之為半仙之戲。”

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鞦韆的描述。唐詩人韋莊曾有《長安清明》詩云:“紫陌亂嘶紅叱拔,綠楊高映畫鞦韆。”清明春風拂柳之際,女郎三五成群蕩鞦韆於郊野樹下,確實充滿詩情畫意。

蕩鞦韆在當時是非常普遍的遊戲,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詞中常有描述:“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點絳唇》)民間多愛在清明踏青時節,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種臨時性的“竹筍鞦韆”,舞蕩嬉戲。因為清明節處處蕩鞦韆,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蕩鞦韆是清明前人們最愛玩的遊戲。

 

放風箏

放風箏

風箏,在我國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在春秋時期,有位公輸般,即神話中的“魯班”,會做木鳶,削竹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南北朝時期,梁正武帝在台城被侯景叛軍圍困,大臣羊侃曾用風箏繫上詔書,招來援軍救駕。風箏最初的作用只是軍事上傳遞消息的工具,以後逐漸演變為一種娛樂玩具。

唐代詩人高駢寫有《風箏》一詩:“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入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風箏真正的命名,《詢芻錄》記載: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

五代時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采風為對,後於鳶首以竹為笛,風入笛管發出悅耳之聲,好似“箏”鳴,俗稱風箏。起初只限於皇宮貴族中的公子佳人玩賞,到了宋代以後,才成為民間群眾喜愛的一種活動了。風箏既是一種美麗的民間工藝品,又是大眾娛樂品,歷來愛到文學家的傳唱。

《北京竹枝詞》也對風箏有生動的描繪:“風鳶放出萬人看,千丈麻繩系竹竿。天下太平新樣巧,一行習上碧雲端。”早在清朝時,風箏已在扎、糊、繪、放四藝上發展到相當精緻的程度。

曹雪芹在北京西山“窮居著書”時,細究風箏扎糊之法,還寫了《南鷂北鳶考工志》一書。書中詳細介紹了翼燕、雙鯉、彩蝶、螃蟹、寵妃、雙童等四五十種風箏的扎、糊、繪、放等技法和工藝。此外,古代放風箏又是與放晦氣聯繫在一起的。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林黛玉不妨將製作精巧的風箏放掉。李紉勸她:“放風箏圖的就是這一樂,所以叫放晦氣,你該多放些,把根兒帶去就好了。”而當紫鵑要去拾斷了線的無主風箏時,探春又勸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個忌諱?”可見古時放風箏是人們消災祛難的手段,不能去拾別人的風箏,以免沾上別人的晦氣。

 

 

也有人在放風箏時,把所有的煩惱寫在紙上,讓它隨風箏飛上藍天,認為一切煩惱都會隨風而去。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中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蹴鞠鞠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 古代踢蹴鞠種遊戲。

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唐宋皇帝大多都重視蹴鞠運動,並把它當作一種軍事訓練手段,遇到比賽時都親臨觀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相沿成風,廣泛開展,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

 

 

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與“中庸”,多數情況下的社會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輕“武功”。人們推崇謙謙君子的溫文爾雅,鄙薄孔武之士的爭強好勝。在這種社會文化背景下,蹴鞠由對抗性比賽逐步演變為表演性競技。

也有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以上四種適合春季踏青的活動,是我們古人在春天來到後放鬆心情,輕鬆心情的一些重要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他們玩的過程中,輕鬆快樂,更重要的是能傳承著一些非常美好的民間習俗。

 

標籤:【春季】【踏青】【中的】【四種】【文化】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