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與人體健康 | 養生知識網


 

A-A+

通背拳與人體健康

2018年07月28日 中華武術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通背拳又稱“通臂拳”“通備拳”,是我國武壇久負盛名,並深受人們喜愛的傳統拳術之一。通背拳的流派較多,主要有:白猿通臂、五行通背、活葉通背、劈掛通備、太極通背等。關於此拳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尚待進一步考證。到清末民初時,通背拳大為昌盛,好手輩出。河北、京津一帶的張策、劉月亭、劉智和遼寧的修劍癡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們不僅繼承了通背拳術,並且不斷充實、創新和發展了拳法內容。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黨和國家的重視,傳統的武術活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通背拳以其特有的風格特點,獨樹一幟,成為開展群眾武術活動和全國武術觀摩表演、競賽大會的表演、競賽內容之一。通背拳不僅流行於國內,而且在東南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也都得以廣泛傳播。一些愛好者還成立了專門團體,許多通背拳專著也相繼出版。

通背拳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僅有著豐富的技擊理論和攻防戰術,而且,它在強健身體、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方面亦具有獨特的健身功效。練習形意拳到底會給練習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哪些好處呢?為什麼通過習練通背拳能夠使練習者的身心健康狀況獲得由外而內的明顯改觀呢?為了使更多的武術愛好者對通背拳有個更新的認識,這裡筆者想就通背拳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練法、技法和動作風格特點等方面,從研究它的獨特健身價值角度出發,對以上這些問題進行淺略的分析與探討,以供各位同仁參考。

促進人體代謝提高內分泌功能

練習通背拳時要求“尾間上提,裹襠斂臀”,人體脊椎骨的最末端為“尾間”,也稱“脊骨根”或“脊椎尾”。練時兩大腿用力,臀部前收,脊椎骨的尾端向前上托住丹田(小腹),稱之謂“尾閭上提”。以意將氣下沉於丹田,將氣存養涵蓄,不使上浮,然後用意將丹田之氣由尾閭往上翻之。同時,練習通背拳時還要求兩大腿用力要有內向之感,臀部有意識地向內收斂,稱之為“裹襠”。斂臀則是在含胸拔背和鬆腰的基礎上使臀部稍做內收。收斂的方法是肛門的括約肌稍加收縮上提,同時盡量放鬆臀部和腰部肌肉,使臀部向外下方舒展,然後向前、向裡收斂,像用臀把小腹托起來似的。斂臀的作用是在“氣沉丹田”的要求下能使腹部充實團聚。

通背拳的這種獨特的鍛煉要領和腹式呼吸方式的較多採用,使得人體膈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對肝臟、胃腸起到了自我“按摩”的作用,使胃、腸、肝、膽、腎隨之發生適當運動,改善了肝內血液循環,推動了胃、腸蠕動,促進了消化液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加強了營養物質的吸收,促進了體內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提高內分泌系統功能。

促進人體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通背拳技法上講究“鬆肩探背,放長擊遠”“腰背發力,吞吐吸化”“膝似寒雞,兩腳似鑽”。這樣的練法要求使得練習者全身各主要關節盡力伸展,各部肌肉和關節都參與了活動,使心臟功能逐漸適應了運動的要求,從而有效地鍛煉了心肌,使心縮力加強,血輸出量增多。通背拳中的劈、摔、抖、彈等動作較多,使力量貫注於掌指等梢節部位,這樣即可加速組織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環,使局部毛細血管開放部分增多。靜脈、淋巴回流加強,因而減輕了心臟的負擔。另一方面,通背拳採用腹式呼吸方法,呼吸時膈肌和腹肌的收縮和舒張,使腹壓不斷改變,如腹壓增高時,腹腔內的靜脈受到壓力的作用,把血液輸入右心房;反之,當腹壓減低時,血液則向腹腔輸入,這樣,由於呼吸運動提高了心臟營養血管的功能,促進了血液循環,因而加強了心肌的營養作用,改善了心臟營養過程,有助於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的健康

加強人體運動能力提高身體運動素質

通背拳在手法上講究“直出直入,放長擊遠”,練習時兩手運行軌跡多半是一直一圈。直者,直出直人;圈者,圈攬撥扇。出手時強調含胸、探背、鬆肩、合肘、舒腕、活指,形成起於肩背、通於膀臂、達於手指的練習方式,久練對背闊肌、斜方肌、肩胛肌有著良好的影響。同時,對練習者上臂肌肉的鍛煉作用也有異於其他體育活動。通背拳手法發出後一般要使臂迅速變為自然放鬆,形成“鞭打力”,借助伸肌爆發式收縮後的反彈力及配合屈肌的一般性收縮,而使上臂肌肉在一伸一縮的瞬息轉換中,不斷提高肌力、肌肉的放鬆能力及對抗肌之間的轉換能力。

另外,通背拳注重以腰發力,講究“擰腰切胯、大開密合、放長擊遠”。步法上要求躥蹦跳躍,輕靈敏捷;閃展騰挪,快速矯健。進步如潮湧,撤步如潮退。因此,對於人體腰部、軀幹、髖、膝、踝等部的靈活性、柔韌性以及大腿和小腿的力量增長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能夠促使人體腰部和下肢各部肌肉得到鍛煉。而且,由於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結構和性能都發生了良好變化,骨質變得堅固,同時也使關節周圍的肌肉、關節囊和關節韌帶受到良好的鍛煉,從而增強了關節的穩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所以經常練習通背拳的人,不僅骨質堅固,而且關節的柔韌性較好,肌肉活動的協調性也強,從而大大加強了運動系統的活動能力,提高了身體的運動素質。

人體經絡和神經系統的良好影響

我國中醫理論認為,人體內存在著一套複雜的經絡系統,它包括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而人體的氣、血、津液主要靠經絡為運行途徑,通背拳的練習可以有效地鍛煉帶脈、衝脈、任脈和督脈,從而對疏通經絡產生良好的影響,如,通背拳中的“站樁”練習,包括“乾坤樁”、“周天樁”、“混元樁”、“子午樁”等,就是在中醫經絡學說的指導下以活動人體全身經脈為目的而進行練習的。

人體的各種活動,都是依賴於大腦層神經細胞的興奮與抑制的調節來完成的,而動作的變化、協調和平衡則全由中樞神經系統來指揮。中樞神經系統某些機能部分失調後會導致神經衰弱,造成失眠、消化不良等症狀。通背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機能也有著良好的作用和影響。由於通背拳在運動中變化多樣,動作常常是“一手連三手”,肩肘腕胯膝、心力氣血膽要處處相合,上下協調,週身一氣;同時還要做到精神貫注、形神合一,以意識引導動作,這樣就會使大腦皮層運動中樞處於有規律的興奮狀態,對中樞神經和腦功能起到很好的調節訓練作用。同時,這種精神專一的運動興奮,又使大腦皮層中的其餘部分得到保護性抑制,這對腦力工作者更是一種積極性的休息。因此在工作之餘,適當練上幾趟通背拳,略出一點汗,不但不覺疲倦,反而會覺得神怡氣爽,精力充沛。

提高呼吸系統機能擴大肺活量

通背拳的練習對於改善和提高呼吸系統的機能有明顯作用。在呼吸系統中,首先最直接受益的是肺臟和氣管。毛細血管的反射性擴張、胸壓的規律性變化和呼吸的深長,可使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使得呼吸器官本身的健康狀況得到改善。

通背拳練法上要求“含胸舒氣、氣降丹田”,這樣的練法,有利於做好腹式呼吸。在兩肩微合、放鬆、兩肋微斂的姿勢下,通過動作使胸腔上下放長,橫膈有下降舒展的機會,從而使呼吸之氣順通流暢,舒氣下胸,氣降丹田。這對於毛細血管的反射性擴張、胸壓的規律性變化和呼吸的深長都是極為有利的,它可使呼吸器官本身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改善了人體呼吸器官的健康狀況。另外,通背拳主要以腹式呼吸方式為主,採用這種腹式呼吸方法可以有意識地增加呼吸深度,加強隔肌上下運動,這樣對發展呼吸肌,擴大肺活量,提高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可起到良好的鍛煉作用。所以長期從事通背拳的練習,會使練習者的呼吸頻率減少,呼吸差和肺活量都會比一般人大,使練習者的呼吸機能得到有效改善。

 

 

標籤:【健康】【人體】、【拳】、【通背拳】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