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怎麼找 | 養生知識網


 

A-A+

足三里穴位怎麼找

2017年11月15日 經絡穴位 暫無評論 閱讀 358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足三里穴位怎麼找?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那麼足三里穴位怎麼找?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下面一起來看看。

足三里穴位怎麼找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脊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穴名解說

足三里,經穴名。《靈樞。本輸》原名三里、下陵。《聖濟總錄》名足三里。別名鬼邪、下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合(土)穴。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

足三里穴位怎麼找

取穴方法

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蓋頂部,五指朝下,中指頂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橫紋,對準膝蓋處髕骨的上邊,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換左手用同樣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功能作用

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洩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贏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痺,腳氣。

穴位配伍

1、配沖陽、僕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2、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3、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4、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5、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次全切除術。

6、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7、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8、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穴位療法

1、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持續數秒後,漸漸放鬆,如此反覆操作數次即可。

2、捶打足三里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位。捶打之時,也會產生一定酸、麻、脹、痛和走竄等感覺,反覆操作數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經典的保健方法。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常灸之保健,延年益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預防衰老,對結核病、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對足三里施灸時,取清艾條一根。將其點燃後,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條距穴位約3厘米,如局部有溫熱舒適感覺,就固定不動,每次灸10~15分鐘,以灸至局部稍有紅暈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即可。

以上就是足三里穴的一些知識,想要瞭解更多的經絡穴位,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足三里的準確位置圖】、【足三里穴位位置圖】、【足三里的位置】、【足三里】、【足三里穴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