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 | 養生知識網


 

A-A+

炙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

2018年02月07日 中醫方劑 暫無評論 閱讀 19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炙甘草湯功效與作用。炙甘草湯,中醫方劑名。那麼炙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炙甘草湯的功效與作用,下面具體來看看吧。

【方劑名】

甘草

【出處】

《傷寒論》

【組成】

甘草四兩,炙(12g);生薑三兩,切(9g);人參二兩(6g);生地黃一斤(50g);桂枝三兩,去皮(9g);阿膠二兩(6g);麥門冬半升,去心(lOg);麻仁半升(lOg);大棗三十枚,擘(10枚)。

甘草

【方歌】

炙甘草湯參桂姜,麥地膠棗麻仁裹,心動悸兮脈結代,虛勞肺痿俱可嘗。

【方解】

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方中炙甘草甘溫益氣,通經脈,利血氣,緩急養心為君;生地黃滋陰養心,養血充脈。二藥重用,益氣養血以復脈,共為君藥。人參、大棗補益心脾,合炙甘草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化生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陰養血補心,配生地黃滋心陰,養心血,以充血脈,共為臣藥。桂枝、生薑溫心陽而通血脈,使氣血暢通脈氣接續有源,並使諸味厚之品滋而不膩,共為佐藥。桂枝與甘草合用,又能辛甘化陽,通心脈而和氣血,以振心陽。用法中加清酒煎服,溫陽通脈,以助藥力,為使藥。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沛,陰陽調和,共奏益氣養血,滋陰復脈之功。由於炙甘草、人參亦可補肺氣,潤肺止咳;阿膠、麥冬又善養肺陰,潤肺燥;生地黃、火麻仁長於滋補腎水,與阿膠、麥冬合用,有“金水相生”之功,故可用於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的治療。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應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功效】

滋陰養血,益氣復脈。

【主治】

1、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脈結代,心動悸,虛贏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干而瘦小。

2、虛勞肺痿咳嗽,或吐涎沫,形瘦短氣,自汗盜汗,虛煩不眠,咽干舌燥,大便干結,脈虛數。

【用法】

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配伍特點】

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加減化裁】

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重鎮安神;偏於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參;偏於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麥門冬;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以增強溫心陽之力;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人參為南沙參,並減去桂、姜、棗、酒,酌加知母、黃柏,則滋陰液降虛火之力更強。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臨床應用以心動悸,脈結代,虛贏少氣,舌光少苔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常用本方加減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風濕性心臟、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3、使用注意採用水酒合煎,文火久煎;陰虛內熱者慎用。

【禁忌】

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醫書記載】

1、《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補虛可以去弱,故用人參、甘草、大棗;溫可以生陽,故用生薑、桂技;潤可以滋陰,故用阿膠、麻仁;而生地、麥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寧悸也。

2、《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人參、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姜、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

以上就是炙甘草湯的一些知識,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方劑,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炙甘草湯】、【炙甘草湯方歌】、【炙甘草湯組成】、【炙甘草湯用法】、【炙甘草湯功效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