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歷史起源 | 養生知識網


 

A-A+

中藥的歷史起源

2018年03月16日 中醫歷史 暫無評論 閱讀 7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的歷史起源,中藥很多人都喝過,但是你知道中藥的歷史起源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瞭解下中藥的歷史起源。

中藥,是指在漢族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藥物。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中國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現在中國各醫學院校都開設了天然藥物這門課,所講述的內容就是通稱的中草藥。

中國是中草藥的發源地,目前中國大約有12000種藥用植物,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在中藥資源上我們佔據壟斷優勢。古代先賢對中草藥和中醫藥學的深入探索、研究和總結,使得中草藥得到了最廣泛的認同與應用。

中藥的歷史起源

中藥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起來的,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記載,古代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神農時代”大約相當於新石器時代。那時候,人們已經有了原始農業,對各種農作物和天然之物的性能逐步有所瞭解,對它們的藥用性能也開始有所認識。所謂“嘗”,指的就是當時的用藥都是通過人體自身的試驗來瞭解其治療作用的。

中藥的歷史起源

本草的含義古人謂“諸藥草類最多,諸藥以草為本”。由於中藥的來源以植物性藥材居多,使用也最普遍,所以古來相沿把藥學稱為“本草”。本草典籍和文獻十分豐富,記錄著我國人民發明和發展醫藥學的智慧創造和卓越貢獻,並較完整地保存和流傳下來,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寶庫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神農本草經》就是當時流傳下來的、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全書共三卷,收載藥物包括動、植、礦三類,共365種,每藥項下載有性味、功能與主治,另有序例簡要地記述了用藥的基本理論,如有毒無毒、四氣五味、配伍法度、服藥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劑型,可說是漢以前我國藥物知識的總結,並為以後的藥學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南北朝,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將《神農本草經》整理補充,著成《本草經集注》一書,其中增加了漢魏以下名醫所用藥物365種,稱為《名醫別錄》。

隋唐時期,由於政治統一,經濟文化繁榮,內外交通發達,外來藥物日益增多,用藥經驗不斷豐富,對藥物學成就進一步總結已成為當時的客觀需要。公元657年唐政府組織蘇敬等二十餘人集體編修本草,於公元659年完稿,名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這是中國古代由政府頒行的第一部藥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公元1518~1593)親自上山採藥,廣泛地到各地調查,搞清了許多藥用植物的生長形態,並對某些動物藥進行解剖或追蹤觀察,對藥用礦物進行比較和煉製,參考文獻800餘種,歷時27年之久,寫成了《本草綱目》,收載藥物1,892種,附方10,000多個,對中國和世界藥物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華民國的建立後,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湧入的情況下,出現了中西藥並存的局面。與此相應,社會和醫藥界對傳統的中國醫藥逐漸有了“中醫”、“中藥”之稱,對現代西方醫藥也因此逐漸稱為“西醫”、“西藥”。

中醫藥學歷數千年而不衰,顯示了自身強大的生命力,它與現代醫藥共同構成了我國衛生事業,是中國醫藥衛生事業所具有的特色和優勢。

標籤:【中藥】、【歷史】、【起源】【養生之道】、【導讀】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