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用術語解釋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常用術語解釋

2018年04月13日 中醫術語 暫無評論 閱讀 32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常用術語解釋。中醫是中國傳統醫學,中醫學科中有不少專業的名詞術語,像陰虛陽亢、心腎不交、傷寒等都是指的什麼呢?中醫常用術語解釋,下面一起來詳細瞭解下。

中醫常用術語解釋​

1、陰虛陽亢

陰虛指精血或津液的虧虛。一般在正常狀態下,陰和陽是相對平衡的,相互制約而協調。陰氣虧損,陽氣失去制約,就會產生亢盛的理變化,生理理性功能亢進,稱為“陽亢”。因此,陰虛會引起陽氣亢盛,陽亢則能使陰液耗損,兩者互為因果。臨床表現:潮熱,顴紅,盜汗,五心煩熱,咳血,消瘦或失眠,煩躁易思,或遺精,性慾亢進,舌紅而乾等。

2、心腎不交

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中之陽下降至腎,能溫養腎陽;腎中之陰上升至心,則能涵養心陰。在正常情況下,心火和腎水就是互相升降,協調,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腎不交是指心陽與腎陰的生理關係失常的病態。心居上焦,腎居下焦。正常情況下,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彼此交通,保持動態平衡。如腎陰不足或心火擾動,兩者失去協調關係,稱為心腎不交。主要症狀:心煩,失眠,多夢,怔忡,心悸,遺精等。多見於神經官能症及慢性虛弱病人。

3、傷寒

病名或證候名。中醫中廣義的傷寒是外感發熱病的總稱:狹義的傷寒是屬於太陽表症的一個症型,主要症狀有發熱,惡寒,無汗,頭項強痛等。與現代醫學所稱的“傷寒”不同。病因,指傷於寒邪。

4、脾氣

主要指脾的動化功能,也包括脾的升清和統攝。固身血液的功能。

5、肝氣

指肝本髒的精氣。常貝症狀為兩脅氣脹疼痛,胸悶不舒;兼症較多見的是一些消化功能紊亂的症狀。

6、腎氣

腎精化生之氣,指腎臟的功能活動,如生長,發育及性機能的活動。

7、氣滯

指體內氣的運行不暢,於某一部位產生阻滯的病理。臨床表現主要是局部出現脹滿或疼痛的症狀。氣滯久則可引起血瘀,形成“氣滯血瘀”,使局部的疼痛加劇(刺痛拒按),甚則結成腫塊或腐損肌肉。

中醫常用術語

8、惡露

指產婦分娩後,胞宮內遺留的余血和濁液。一般產後二至三周內惡露應完全排盡,如超過三個星期,仍然持續淋漓不斷,或排出很少,均屬病理範圍。

9、痺證

有閉阻不通之意。通常多指風、寒、濕三種邪氣侵犯肌表經絡和骨節,發生關節或肌肉疼痛腫大和重著等一類疾患。

10、膏淋

症見小便混濁如米泔,或如鼻涕,或如脂膏,溲行不暢。本病可見於絲蟲病,泌尿系感染、結核、前列腺炎等疾病

11、瘰疬

主要指頸部淋巴結結核。又稱“鼠瘡”。小者為“瘰”,大者為“疬”。以其形狀纍纍如珠,歷歷可數,故名。

12、痢疾

為夏秋季常見的急性腸道疾患之一。多因外受濕熱疫毒之氣,內傷飲食生冷,積滯於腸中所致。主症以大便次數增多而量少,腹痛,裡急後重,下粘液及膿血樣大便為特徵。

13、瘧疾

指以間歇性寒戰、高熱、出汗為特徵的一種疾病。古人觀察到本病多發於夏秋季節及山林多蚊地帶。

14、帶下

指婦女陰道流出一種粘性液體,連綿不斷,其狀如帶,名為帶下。

15、疥瘡

因風濕熱邪鬱於皮膚,接觸傳染。以手指縫最為常見。呈針頭大小的丘疹和水泡,癢甚。解放後少見。

以上就是一些常見的中醫術語,想要瞭解更多的中醫知識,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中醫】、【中醫術語】、【中醫術語解釋】、【常用的中醫術語】、【中醫術語翻譯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