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的功效與作用_蒺藜的藥用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蒺藜的功效與作用_蒺藜的藥用價值

2018年07月09日 中草藥 暫無評論 閱讀 55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草藥蒺藜的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蒺藜的功效與作用、蒺藜圖片、蒺藜的藥用價值、蒺藜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蒺藜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 蒺藜簡介
  • 蒺藜圖片
  • 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 蒺藜的藥用價值
  • 蒺藜的藥用附方
  • 蒺藜的配伍應用
  • 蒺藜的副作用
  • 蒺藜的栽培技術

蒺藜簡介

蒺藜(jílí)又名白蒺藜、屈人等。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本品由5個分果瓣組成,呈放射狀排列,直徑7~12mm。常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斧狀,長3~6mm;背部黃綠色,隆起,有縱稜及多數小刺,並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兩側面粗糙,有網紋,灰白色。質堅硬。無臭,味苦、辛。

蒺藜圖片


蒺藜

蒺藜

蒺藜

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平肝;解郁;祛風明目。主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房脹痛;乳閉不通;經閉;目赤翳障;風疹瘙癢;白癜風;瘡疽;瘰疬。

1、《本草再新》:鎮肝風,瀉肝火,益氣化痰,散濕破血,消癰疽,散瘡毒。

2、《別錄》: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止煩、下氣;小兒頭瘡,癰腫陰黃,可作摩粉。

3、《綱目》:治風秘及蛔蟲心腹痛。

4、《藥性論》:治諸風疬瘍,破宿血,療吐膿,主難產,去躁熱。

5、《本經》:主惡血,破癱結積聚,喉痺,乳難。

6、《日華子本草》:治奔豚腎氣,肺氣胸膈滿,催生並墮胎。

7、《本草圖經》:主痔漏,陰汗,及婦人發乳,帶下。

8、《會約醫鏡》:瀉肺氣而散肝風,除目赤翳膜,肺癰,乳巖,濕瘡。

9、《南京民間藥草》:治紅白痢疾。

10、《江蘇植藥志》:治脅痛,療諸瘍,去風活血。

蒺藜的藥用價值


【藥名】蒺藜

【別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來源】本品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製法】

蒺藜,除去雜質。

炒蒺藜,取淨蒺藜,炒至微黃色,碾去刺即可。

鹽蒺藜,取去刺蒺藜,用鹽水拌勻,悶透,用小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乾。

【性味歸經】辛、苦,微溫;有小毒。歸肝經。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明目,止癢。用於頭痛眩暈,胸脅脹痛,乳閉乳癰,目赤翳障,風疹瘙癢。

【用法用量】6~9g。

【貯藏】置乾燥處,防霉。

【摘錄】《中國藥典》

蒺藜的藥用附方


1、治通身浮腫:杜蒺藜日日煎湯洗之。(《聖惠方》)

2、治氣腫痛:蒺藜子一升,熬令黃,為末,以麻油和之如泥,炒令焦黑,以敷故熟布上,如腫大小,勿開孔貼之。干易之。(《千金方》蒺藜散)

3、治身體風癢,燥澀頑痺:刺蒺藜四兩(帶刺炒,磨為末),胡麻仁二兩(泡湯去衣,搗如泥),葳蕤三兩,金銀花一兩(炒磨為末)。四味煉蜜為丸。早晚各服三錢,白湯下。(《方龍潭家秘》)

4、行經:當歸、杜蒺藜各等分。上為末,米飲湯調服,食前。(《儒門事親》當歸散)

5、治眼疾,翳障不明:刺蒺藜四兩(帶刺炒),葳蕤三兩(炒)。共為散。每早服食後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6、治胸痺,膈中脹悶不通或作痛:刺蒺藜一斤,帶刺炒,磨為細末。每早、午、晚各服四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7、治奔豚疝瘕:刺蒺藜十兩(帶刺炒),小茴香三兩(炒),乳香、沒藥各五錢(瓦上焙出汗)。俱為末,每服三錢,白湯調服。(《方龍潭家秘》)

8、治乳脹不行,或乳巖作塊腫痛:刺蒺藜二、三斤,帶刺炒,為末。每早、午、晚,不拘時,白湯作糊調服。(《方龍潭家秘》)

9、治急引腰脊痛:搗蒺藜子末,蜜和丸。酒服如胡豆大二丸,日三服。(《外台》)

10、治牙齒出血不止,動搖:白蒺藜末旦旦擦之。(《綱目》)

蒺藜的配伍應用


1、配沙苑蒺藜

沙苑蒺藜甘溫,柔潤而降;刺蒺藜辛苦平,性升而散。前者善於補腎以治下,後者長於平肝以治上,二藥合用,平補肝腎最效。

2、配製首烏

制首烏滋養肝腎,補益精血;刺蒺藜清肝平肝,視風明目,並行血祛瘀。二藥相伍,行補兼施,散風邪,滋肝腎,主治頭痛頭昏,鬚髮早白。

3、配白殭蠶

刺蒺藜平肝疏肝、散肝風,以肝氣鬱結不舒或疼痛用之最宜;白殭蠶祛風解痙。兩藥合用,平肝祛風,鎮驚止痛。可治肝風上擾所致的頭痛,頭暈諸症。

4、配滁菊花

兩藥均能平肝明目。刺蒺藜偏於疏散肝郁;滁菊花偏於清肝散熱。兩藥合用,一剛一柔,一清一散,相須為用,平肝明目之功最宏。用治肝陽上擾,止眩暈,散風熱或肝郁化熱生風之頭痛等有效。

5、配茯苓

茯苓利水滲濕,又健脾和中,對肝脾濕阻有標本兼顧之效;刺蒺藜苦洩辛散,能平肝、疏肝。二藥相伍,一滲一散,利濕平肝,使濕濁去,清陽升而頭暈止,肝氣平,不致犯胃則胃疼除。

6、配白薇

刺蒺藜平肝、疏肝;白薇清熱、涼血。二藥相伍,清肝涼血,止眩明目。

7、配川楝子

本品苦洩辛散,能疏肝散郁,川楝子苦辛散行,理氣止痛。二藥相伍,疏肝和胃,治肝氣橫逆犯胃,脅痛,脘痛最宜。

8、配合歡皮

合歡皮寧心祛瘀,消腫止痛;刺蒺藜疏肝解郁。二藥相伍,用治血虛肝郁,胸肋刺痛,肝脾腫大,週身刺癢者。

蒺藜的副作用


本品有小毒,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血虛氣弱及孕婦慎用。

蒺藜的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

蒺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質疏鬆,質地肥沃的砂壤土。

2、繁殖技術

種子繁殖。8~9月種子成熟時選,個大、充實、飽滿的綠白色的果實,曬乾備用。播前將種子攤於石碾上碾,使果瓣分開,簸去果刺和殼渣,留下純淨種子播種。也可將種子在碾米機上碾兩遍,篩選出種子。在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將畦面澆透,撒上種子,覆蓋嚴。點播時可按行距50cm,株距30~40cm挖穴,每穴丟種子4~5粒,覆土後澆水,667m2播量1~2kg。也可把種子催芽,置於用保水劑為基質配製的流體懸浮膠狀液中,用流體播種機播下,更有利發芽。蒺藜最佳種植密度度為60cm壟作下大約10cm株距,最佳采收期8月下旬,產量可達到1400~2000kg·hm-2。

3、田間管理

(1)間苗:在苗高4~7cm時,拔掉弱苗和過密苗,在苗高10cm左右時。撒播按株距30~40cm留苗,點播每穴留壯苗2~3株。如發現缺株缺穴,應帶土移栽補齊。

(2)中耕除草:出苗後有雜草發生時,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鋤時小苗期宜淺,以1~2cm為宜。

(3)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應視地力情況,要進行適當的追肥,一般應追施兩次。

(4)掐頂:在8月中旬後,為了使種子能集中成熟,可掐去各枝的生長點,可使枝蔓上多生短枝,多結果,並能提早成熟。

4、蟲害防治

(1)害:野生蒺藜病害很輕,人工栽培蒺藜常見病害有白銹病、黑斑病、白粉病和銹病及苗期猝倒病。

(2)蟲害:常發生蟲害有蟋蟀、豆蚜、紅蜘蛛等。

以上就是一些蒺藜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蒺藜皂甙】、【蒺藜】、【白蒺藜】、【龍蒺藜】、【蒺藜圖片】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