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的操作步驟 | 養生知識網


 

A-A+

拔罐的操作步驟

2017年10月2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0 ℃ 次

   1.術前準備:
   (1)仔細檢查人,以確定是否適應症,有無禁忌。根據情,確定處方。
   (2)檢查應用的藥品、器材是否齊備,然後一一擦淨,按次序排置好。
   (3)對患者說明施術過程,解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
   2.患者體位:人的體位正確與否,關係著拔罐的效果。正確體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能夠放鬆,施術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採用的體位有以下幾種
   (1)仰臥位:適於前額、胸、腹及上下肢前面。
   (2)俯臥位:適於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後面。
   (3)側臥位:適於側頭、面部、側胸、髖部及膝部。
   (4)俯伏坐位及坐位:適於項部、背部、上肢及膝部。
   3.選罐:根據部位的面積大小,患者體質強弱、以及病情而選 用大小適宜的火罐或竹罐及其它罐具等。
   4.擦洗消毒:在選好的治療部位上,先用毛巾浸開水洗淨患部,再以干紗布擦乾,為防止發生燙傷,一般不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如因治療需要,必須在有毛髮的地方或毛髮附近拔罐時,為防止引火燒傷皮膚或造成感染,應行剃毛。
   5.溫罐:冬季或深秋、初春、天氣寒冷、拔罐前為避免患者有寒冷感,可預先將罐放在火上燎烤。溫罐時要注意只烤烘底部,不可烤其口部,以防過熱造成燙傷。溫罐時間,以罐子不涼和皮膚溫度相等,或稍高於體溫為宜。
   6.施術:首先將選好的部位顯露出來,術者靠近患者身邊,順手(或左或右手)執罐按不同方法扣上。一般有兩種排序:
   (1)密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不超過1寸。用於身體強壯且有疼痛症狀者。有鎮靜,止痛消炎之功,又稱“刺激法”。
   (2)疏排法:罐與罐之間的距離相隔1--2寸。用於身體衰弱、肢體麻木、酸軟無力者。又稱“弱刺激法”。
   7.詢問:火罐拔上後,應不斷詢問患者有何感覺(假如用玻璃罐,還要觀察罐內皮膚反應情況),如果罐吸力過大,產生疼痛即應放入少量空氣。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體稍傾斜,以右手指按壓對側的皮膚,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氣徐徐進入,到一定程度時停止放氣,重新扣好。拔罐後病人如感到吸著無力,可起下來再拔1次。
   8.拔罐時間:大罐吸力強,1次可拔5--10分鐘,小罐吸力弱,1次可拔10--15分鐘。此外還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術部位而靈活掌握。
   9.拔罐次數: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10次為1療程,中間休息3--5日。

標籤:【步驟】、【操作】、【拔罐】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