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按摩方法之經絡與腧穴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推拿按摩方法之經絡與腧穴

2017年11月0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68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推拿按摩方法經絡腧穴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總結、積累、歸納、昇華而成的系統理論,對指導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經絡具有溝通上下表裡、聯繫臟腑器官與通行氣血的功能。《內經》認為: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外絡肢節”,具有“行氣血而營陰陽,儒筋骨,利骨節”的生理功能。《內經》又認為:邪氣侵襲人體,“必先捨於皮毛,留而不去,才捨於孫脈;留而不去,才捨於絡脈;留而不去,才捨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這是邪氣通過經絡從體表皮毛而逐漸裡傳入五臟六腑的理過程。當然,通過經絡的聯繫,內臟變也可以反映到體表的一定部位,如,肝陽上亢可見目赤、頭痛;肺疾可見胸痛、咳嗽;心疾可見胸悶、心悸;脾疾可見濕困疲乏;腎疾可見腰膝酸軟等。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推拿按摩方法之經絡與腧穴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總結、積累、歸納、昇華而成的系統理論,對指導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推拿,尤其是對內、婦科疾病推拿治療,經絡學說更具有指導意義。推拿時主要是根據某一經絡或某一臟腑的病變,而在病變的附近或按經脈循行部位上取穴,通過手法刺激,以調整經絡氣血的功能,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如太陽頭痛取風池;陽明頭痛取合谷;胃脘痛取足三里;心痛取內關等。由此可見,經絡腧穴對指導推拿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

人體的經絡系統是由經脈和絡脈兩大部分組成。其中較為粗大的,分佈較深且縱行的主要幹線,稱為“經”,亦稱“經脈”。而較為細小的,經的分支,深淺部均存在,網絡於經脈間的稱為“絡”,亦稱“絡脈”。其中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以及附屬於十二經脈的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絡脈有別絡、浮絡、孫絡之分。十二經脈(統稱正經)和奇經八脈(統稱奇經)是經絡的主要部分(若十二經脈加任、督二脈即為十四經脈)。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醫推拿按摩方法之經絡與腧穴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是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漸總結、積累、歸納、昇華而成的系統理論,對指導臨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血輸注、會聚於體表的部位,這些部位大都處於人體經絡循行的路線上,當針刺或指壓、點穴後反應比較強烈,療效比較顯著。所以,每談及經絡也一定離不開腧穴。經絡與腧穴的關係是經絡以穴位為據點;穴位則以經絡為通道。例如,經絡猶如火車的鐵軌,穴位則為其線路上的一個個車站。而腧穴又分為十四經穴、奇穴和阿是穴三類。

十四經穴簡稱“經穴”。即為分佈於十四經上的腧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具有主治本經病症的共同作用。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列入十四經系統的腧穴,又稱“經外奇穴”。這些腧穴對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治療作用。

標籤:【中醫推拿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