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不良反應 多因服用不當 | 養生知識網


 

A-A+

中藥不良反應 多因服用不當

2017年11月09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4 ℃ 次

相對於經常提醒患者慎用的西藥來說,中藥一直以“無毒副作用”被老百姓認為是最安全的。而不久前,sfda發佈了第九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醒公眾警惕白蝕丸可能引起的肝損害。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引起人們關注。國內各家媒體紛紛轉載,網上也議論紛紛。甚至有人懷疑起所有中藥的全安性。對此,專家表示,“是藥三分毒”,中藥也不例外,但有不良反應的藥並不等同於“假藥”、“劣藥”。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已知可以引起不良反應的中藥材有243味,中藥製劑233種。廣東省名老中醫,國務院特殊緊貼專家禤國維認為,大多數藥物的不良反應都與錯誤服用,或者長期超量服用引起的。

白蝕丸並非禁用

白蝕丸是由補骨脂、制首烏、靈芝、丹參、黃藥子等藥物組成的中藥復方制劑,臨床用於治療白癜風。該藥作為專治白癜風的內服藥物,與目前白癜風以外用藥或激素治療相比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禤國維表示,根據白蝕丸慢性毒性研究資料,以及從1985年至近期臨床資料的個案報告分析,白蝕丸引起的不良反應與用藥劑量有關,若連續用藥的時間過長,可能因藥物積蓄而逐漸發生慢性中毒。另外,白蝕丸出現不良反應也可能與方中藥物有關,黃藥子有肝毒性反應;另一方面藥物誘發的特異反應也可引起肝損害,還過這僅發生於個別服藥者中。但他強調,sfda的通報,提示要正確使用白蝕丸,但並非禁用。其所舉的不良反應例表明出現藥物性肝炎的現象,但採用適當的對症治療及停藥2周後患者均康復出院,可見這種藥物性肝損害是可逆的。

禤國維教授強調,目前人們對中藥不良反應其實存在誤解。有的人認為中藥絕對安全,所以不能出現任何毒性,一旦發現一點毒性,就大驚小怪。他說,這是不科學的。凡是藥品都有毒,中藥本身同樣也是有毒性的,只不過相對西藥安全些,所以只能說“中藥相對安全”。既然中藥只是“相對安全無毒”,當然就可能會出現有不良反應的情況。他指出,任何藥物都有其相應的適應症、服用量及療程。如果沒有按照藥物的適應症來用,或者長期超量服用,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中藥當然也不例外。

不良反應監測體系亟待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搜集並上報白蝕丸不良反應報告的正是研製生產該藥的廠家廣州中一藥業有限公司。在目前,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體系尚未健全、大多企業對藥品出現的不良反應故意隱瞞不報,中一藥業這種主動上報的做法為國內企業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據估算,我國至少有70%以上的藥品不良反應沒有上報,總體情況仍不容樂觀。在此前發生的一系列由國外首先發現的西藥不良反應事件中,就明顯體現出我國不良反應監測機制的滯後性。

專家分析,造成這種滯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國不良反應監測體系1998年以後才全面開展起來,起步較晚,至今仍未有一個大型集中、長期對藥品進行研究、觀察和監控的權威機構;其次,企業缺乏誠信和責任感。由於擔心利潤受損或害怕承擔責任,企業主動報告的不良反應例極少,估計還不到全部報告的2%,而發達國家來自企業的報告就佔到80%、90%。

另外,一般人往往對“不良反應”認識不夠,認為存在不良反應的藥物就是不合格的藥品,或者與“毒藥”、“假藥”、“劣藥”、“不能使用”等相提並論。這種嚴重的誤解往往使企業、廠家更加不敢上報真實情況;而在'以藥養醫'的體制下,國內醫院對不良反應報告普遍不夠重視,臨床中發現不良反應也大多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這也造成了監測的滯後性。

 

標籤:【服用】【不當】、【多因】、【反應】【不良】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