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不正中醫針灸至陰 | 養生知識網


 

A-A+

胎位不正中醫針灸至陰

2018年01月27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59 ℃ 次

正常胎位中,絕大多數為枕前位。如果妊娠30周後,經產前檢查發現胎位呈枕後位、臀位、橫位等,稱胎位不正胎位不正是造成難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過定期產前檢查,可以及早發現和糾正胎位異常。中醫認為,胎兒賴腎氣所養,灸至陰可調足少陰之氣,是矯正胎位的經驗穴。

此法有較高的胎位轉正成功率,通常用艾灸至陰穴(足小趾外側,距趾甲角1分)的方法。施術時間最好選在下午15:00~17:00時。孕婦排空小便後取仰臥位,寬衣解帶,脫去一側襪子,放鬆全身肌肉,保持平穩均勻呼吸,雙眼自然閉合意想腹內胎兒轉動。施治者如持筆寫字狀將灸用艾條點燃端對準孕婦足小趾外側至陰穴處施溫和灸(灸用艾條點燃端與孕婦足小趾外側的距離約1寸,以孕婦覺足小趾外側溫熱但不灼痛為度)。孕婦覺有溫熱感從足小趾延腳外側面向外踝方向傳導,胎兒在腹內頻繁活動並有轉動時計時艾灸20分鐘。術畢孕婦保持原位仰臥60分鐘。每天施灸一次,婦檢一次,胎位轉正即停施術。

按: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的方法,源於公元7世紀的唐代醫家張文仲的《隨身備急方》。該法具有效果好,痛苦小,經濟安全等優點。只要正確掌握施治要點,一般孕婦3~5次即可使胎位轉正。從西醫神經反射角度看,至陰穴下分佈有來自腰4至骶5神經根的腓淺神經分支,通過艾灸刺激可使其治療信息達相應的腰4至骶5脊髓神經階段,調節內臟的植物神經功能,改善子宮平滑肌的收縮,引起宮縮矯正胎位不正。據統計艾灸至陰穴矯正胎位不正對腹壁緊張度一般,妊娠7~8個月的孕婦矯正成功率最高,可達95.98%,其中1~4月即可矯正者達86%。

妊娠8個月後,兒頭固定,胎兒部分入盆,則會影響療效。若灸數次無效當查明原因,轉科處理,導致胎位不正原因甚多,如盆腔狹窄,子宮畸形等不屬針灸治療範圍,應由產科處理。

俗話說:“三分醫,七分養,十分防。”可見養生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的意識裡只有老人才需要養生,其實不然,養生是條漫長的路,越早走上這條路,受益越多。

 

標籤:【陰】、【針灸】、【中醫】、【不正】、【胎位】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