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退熱辨清五大症狀 | 養生知識網

 

A-A+

中藥退熱辨清五大症狀

2018年02月0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9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如果您不幸在這個氣溫多變的季節裡發燒了,可一定不要隨便使用退燒藥。對於不同的患者退燒所選擇的方法也不一樣的,胡亂用藥只會耽誤情。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中藥退熱如何辯證治療。

中醫專家教您中藥退熱

辛溫解表退熱法

通過使用辛溫解表的藥物達到退熱的目的,適用於外感風寒患者。

表現為發熱、頭痛、怕風、怕冷、咽喉腫痛、乾嘔、不時出汗等的患者,宜選用桂枝湯(桂枝、芍葯、甘草、生薑、大棗等),服用後,稍停一會兒,喝些稀粥,可滋養脾胃、加強療效,同時要禁食生冷、黏膩、酒肉之品;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多喘、怕冷、但不出汗的患者,宜選用麻黃湯(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等),因發汗作用較強,需在醫生指導下選用。

此外,還可選用中藥擦浴法,取荊芥、羌活、防風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煮20分鐘左右。用藥棉蘸取藥液,反覆擦雙足湧泉穴(腳心),或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肘窩等處,擦到皮膚發紅為度。擦時動作要輕柔,局部有破損、腫塊者不宜使用,對所用藥物過敏者禁用。此法尤適宜外感風寒伴有無汗頭痛、肢體酸痛、發熱怕冷者。

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通過喝生薑水、蓋被子捂汗、用熱水泡腳以及刮痧等方法來退熱。

辛涼解表退熱法

在發初期可選用辛涼發散的藥物使熱外透,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適用於外感風熱患者,表現為發熱、有汗、頭痛、口渴、咽喉腫痛、咳嗽、不怕冷、怕熱等,宜選用桑菊飲(桑葉、菊花等)、銀翹散(薄荷、牛蒡子、金銀花、連翹、淡豆豉等)。

中藥擦浴法】 取薄荷、柴胡、黃芩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煮20分鐘左右。使用方法同上。尤適宜外感風熱伴有咽喉腫痛、頭痛、口乾、口渴者。

瀉下退熱法

通過有通腑瀉下作用的藥物將積滯由大便排出體外,從而達到退熱的目的,適用於實熱積滯在內者,表現為大便不通、腹脹胃滿、腹痛、按之發硬等,宜選用大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樸等)。也可於每日早晚喝適量蜂蜜水或決明子茶,或中藥煎湯灌腸(取生石膏、連翹、荊芥、薄荷、蘆根、赤芍各適量,水煎取汁200毫升,高位直腸灌注或保留灌腸30分鐘,每2~4小時1次,待體溫下降後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減少灌腸的次數,宜在醫院內進行),或按摩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天樞(臍中旁開2寸處)等穴位。

寒涼藥退熱法

適用於熱邪侵犯人體較為嚴重者,表現為高熱不退、昏迷亂語、身上可見出血斑點,治療上應該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宜選用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平時多喝溫開水。也可採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冰塊冷敷(額頭、腋下等部位)、酒精(鹽水)擦浴(頸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腳心)、生石膏水濕敷手足心,或用冷水浸濕的毛巾放於前額、腋窩、腹股溝等部位。

和解退熱法

所謂和解退熱法,是指發熱、怕冷在患者身上同時出現,中醫認為它的因是半表半里的,這時既不可發汗,也不能瀉下,只能採用調和的方法解除熱邪,同時調和肝脾與腸胃,宜選用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甘草、半夏等)。

百草之王——甘草

在中草藥的王國裡,甘草是本草國裡的“國老”。在我國現有的5000多種中藥裡,臨床使用的約有500餘種,而使用最多的首推甘草。不論是內、外、婦、兒各科的大夫,無一不使用甘草。據統計,甘草的使用率在79%以上。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其人藥的歷史都很悠久,從有文字記載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甘草始載於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書《爾雅》一書。藥用始見於漢朝《神農本草經》。南萌醫藥家陶弘景所箸的《名醫別錄》稱甘草為美草、蜜草、國老,並譽之為“眾藥之王”。唐朝名醫甄權指出,甘草能“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種草木毒。”

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記載當時的湖廣地區,人們外出旅行,隨身必帶甘草數段,以備不時之需。凡就餐前先試服少量飲食,再取甘草嚼汁,若經此不吐者,證明食物無毒,便可放膽受用。

另外還流傳著一個用甘草治病的故事

據傳,在明代時,河南許昌有一小鎮上益壽堂的老掌櫃,自己患了病不知道。有一天,一個在開封當學徒的青年與他見面,對他說:“老前輩,你的臉色不大好,你要瞧瞧病才是。”這位掌櫃想,有病無病我自己還不知道,你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可是幾天之後,他卻真的病倒了,一天比一天壞,什麼名藥吃了都不行。老掌櫃想起前幾天這個青年的話,連忙把兒子叫來說:“快去把對門那個小伙子請來,他知道我的病。”小伙子為他號了脈,開了方,處方上只寫著6個字:甘草4兩煎服。並為他藎了藥,喂病人喝下。說來也神,這麼普通的藥,喝了不過一支香時間,老掌櫃就大為好轉。第二天,小伙子又開了處方,仍是一味甘草,只是劑量加到半斤,病人吃後,開始下床走動,不要人服侍了。第三天小伙子把甘草加到一斤,老人喝了後,完全恢復了健康。一劑甘草治好了病,老掌櫃的兒子問青年:“為什麼你一劑甘草就能治好家父的病?”小伙子說:“前輩是開藥房的,什麼藥都要自己嘗一嘗,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他中了百藥毒,甘草能中和諸藥,解了毒,病自然就好了。”

歷代本草都說它能“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與金瘡腫毒”,“溫中,下氣,止咳,止渴,解百藥毒”等。甘草系豆科甘草屬植物的總稱,主要品種有烏拉甘草,主產於內蒙古、甘肅等地;而光果甘草則產於歐洲、地中海;脹果甘草分佈於新疆、甘肅等地。在國外對甘草的應用也極為久遠,早在公元前400年的《希拉克底全集》中,已記載了甘草的使用。從1820年開始,甘草被列人美國藥典的法定藥物。現在英國、法國、德國以及許多國家藥典中仍保留著甘草。古代對甘草的應用不同,東方多用作解毒,西方則用作祛痰和鎮靜。

據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甘草內含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酸、甘草黃甘、還原糖、澱粉、膠質等成分,可消除或降低氯化銨、組織胺、水合氯醛、苯、砷等毒性,對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傷風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還能治療諸般咳嗽等。並能抑制胃酸分泌,對胃腸道潰瘍也有治療作用。此外,甘草還有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膽固醇以及鎮痛、抗驚厥的功用。由於它獨具甘味,又有緩和其它藥物性能的作用,故在復方中能起到協調各藥“補偏糾弊”的作用。

近據日本、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甘草中的甘草甜素可以抑制艾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細胞的變性,並能抑制艾滋病毒的繁殖,其抑制率達到78%,是一味大有希望的抗艾滋病良藥。

腦為元神之府 中醫健腦方法

中醫認為“腦為元神之府”,腦是人體精髓和神經高度會聚之處,是生命要害之所在,人的視覺、聽覺、嗅覺、感覺、思維、記憶力等都受到腦的控制,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養腦健腦的方法,這樣才能健康長壽。具體方法如下:

1、增強腦力活動

古人主張博學強記,博學可以增強記憶,強記又可以促進博學,二者相輔相成。實踐證明,腦力活動可以防病延年,預防老年性癡呆,尤其是年輕時的腦力活動對人體壽命的影響更大。

2、調節大腦狀態

清晨到戶外散步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都可以充分喚醒尚處於抑制狀態的神經與肌肉。在大腦疲勞時,聽一下音樂,或觀賞一下綠草紅花、藍天白雲,也有利於鬆弛緊張的大腦,做到勞逸結合

3、節欲健腦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要生髓,通於腦,腦為髓海。腦為元神之府,腦髓不足則頭暈耳鳴,目無所視。”大腦的活動有賴於腎精的充養,節欲可養精,養精才能健腦養神,延緩大腦衰老;反之,性生活過度,則傷精耗神,未老先衰,頭腦昏沉,智力減退,精神委靡,百病叢生。

4、食補健腦

專家指出,各種脂質、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都是大腦日常必需的食糧。比較好的補腦食品有核桃、黑芝麻、花生、豆製品、玉米、小米、大棗、南瓜子、蜂蜜、海藻類、魚類、母乳等。

5、多動手指

俗話說“心靈手巧”,是有一定道理的。醫學研究證明,手指功能的技巧鍛煉可促進思維,健腦益智。手托兩個鐵球或兩個核桃,不停地在手中轉動,長期堅持有良好的健腦作用。

6、按摩頭頂

多做頭部按摩,可促進大腦血液循環,延緩大腦衰老。十指從髮際到髮根,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線按摩;最後,兩拇指在太陽穴,用較強的力量做旋轉按摩,先順時針後逆時針。上述按摩,各進行18~36次,早晚各1次。長年堅持,可收到提高智力、養神健腦的效果,對於神經衰弱患者更有益處。

養生之道網溫馨提示:春季早晚氣溫變化比較大,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晚上睡覺一定要蓋好被子,謹防感冒和發燒。

 

 

 

 

標籤:【中藥退熱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