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養生又不刻意養生 | 養生知識網


 

A-A+

重視養生又不刻意養生

2018年06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44 ℃ 次

中國人的養生之道,除了少數民族養生知識和養生習俗以外,主要是中醫養生學。

中醫養生,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生活經驗,是人類生命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現在應是中醫養生學大放異彩的時代。

近幾年來養生熱的興起,是有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的。一是在全民奔小康的過程中,人群老齡化很快到來,健康長壽成為巨大的社會需求,花錢買健康形成時尚。這種現象,在溫飽問題沒有解決以前,是不可能出現的。二是整個社會的健康理念、衛生觀念、醫學模式尚未發生新的轉換,疾病醫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預防為主”雖然作為衛生工作方針,但一直沒有取得“為主”的實際地位,養生保健長期處於自發狀態,在巨大的社會需求面前表現得相當被動。三是少數人譁眾取寵、投機炒作的養生術乘機氾濫,出現了一些歪門邪道。

中醫養生學的真髓是什麼?我想讓專家去做全面論述。我這裡談幾點相關意見:

一、中醫養生學一方面需要堅持它的基本原則和核心內容,又得和時代精神、環境變遷、現實生活相聯繫。《黃帝內經》從“上古聖人之教”的高度指出,“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安從來。”這個養生思想,從自然環境因素到精神生理心理,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對當代社會生活中出現的過度緊張和疲勞綜合征,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現在所說的放鬆、放鬆、放鬆,就是“恬淡虛無”的一部分。但說歸說,做歸做,實際上卻很難踐行。要做到徹底的放鬆,從思想上根本放鬆,沒有一定的思想基礎,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因為除了現實生活的激烈競爭以外,中國人的傳統道德所讚賞的內斂、謙虛、韜光養晦、慎獨自守正在淡化和丟失,現在倡導的是張揚、靚麗、崛起,“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追求一鳴驚人、一舉成名,於是很難做到“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

二、中醫養生學提示了人體養生保健、健康長壽,提高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的一般規律,但一般規律必須和個人的年齡、體質、健康狀態、生活習俗緊密結合,找出適合自己的、個性化的養生之道來,而不宜教條式地一般化、一刀切。最好是要找出影響自身健康的基本因素和主要的因素,以最有效的方式和最大的毅力戰而勝之。在歷史上,諸葛亮是最主張“恬淡虛無”的,他沒法做到形勞而不倦,只活到54歲。曾國藩有很深的養生理論,他提出“養生以少惱怒為本”就很有道理,他提倡睡前用“極熱之水洗腳”也有效而易行,但只活了62歲。所以,具有養生知識和能否真正踐行是有距離的。我們提倡的正是知和行的結合

三、一個人的養生生活,以適當為度。過猶不及,忽視養生不對,刻意養生、過度養生也不好。真正的養生生活是將養生理念自然地融化在日常生活中,不露痕跡地、不故作姿態地成為生活節奏的一部分。國醫大師陸廣莘告訴我,於右任先生有一副對子(書法),“不養生而壽,處塵世亦仙”。我認為說得真妙!於右任先生是辛亥革命老人,1964年11月逝於台灣,享年85歲,也算是高壽了。難道於右任先生本人真的不養生嗎?難道他真的不提倡養生嗎?不是。他只是不專門地刻意去養生,實際上過著符合生命規律的健康生活,而且不論住在鄉村還是住在鬧市,都盡可能地活得像神仙那樣逍遙自在。這是最高境界的養生之道。

四、人們的養生生活,應該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從最簡單、最細微處做起,從青少年時代做起,從日常生活的健康化做起。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要有自制能力。所謂“持之以恆”,就是一個恆心問題!人們常說,邁開你的腿,管住你的嘴。我認為一個人能管住自己的嘴就很不容易。

標籤:【養生】、【刻意】、【又不】【重視】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