洩瀉的刮痧療法 | 養生知識網


 

A-A+

洩瀉的刮痧療法

2018年06月13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9 ℃ 次

    洩瀉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為特徵。洩瀉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症,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較多見。

    洩瀉以大便清稀為臨床特徵,或大便次數增多,糞質清稀;或便次不多,但糞質清稀,甚至如水狀;或大便清薄,完谷不化,便中無膿血。洩瀉之量或多或少,洩瀉之勢或緩或急。常兼有脘腹不適,腹脹腹痛腸鳴,食少納呆,小便不利等症狀。起或緩或急,常有反覆發作史。常由外感寒熱濕邪,內傷飲食情志,勞倦,臟腑功能失調等誘發或加重。臨床一般分為寒濕、濕熱、食滯3型。

    一、寒濕洩瀉

    (一)症狀

    洩瀉清稀,甚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苔白膩,脈濡緩。若兼外感風寒,則惡寒發熱頭痛,肢體酸痛,苔薄白,脈浮。

    (二)治法

    (1)選穴  中脘、天樞、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胃俞。

    (2)定位  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位於人體中腹部,肚中旁開2寸。

    足三里: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脾俞:在背部,當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刮拭順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從腹部中脘刮至天樞,然後刮下肢內側三陰交,最後刮下肢外側足三里。

    (4)刮拭方法補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從脾俞穴向下刮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從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後重刮下肢內側三陰交穴和外側足三里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濕熱洩瀉

    (一)症狀

    瀉下急迫,或瀉而不爽,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二)治法

    (1)選穴中脘、天樞、曲池、外關、肺俞。

    (2)定位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天樞:位於人體中腹部,肚臍向左右三指寬處。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外關:在手背腕橫紋上2寸,尺橈骨之間,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肺俞:位於背部,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3)刮拭順序先刮背部肺俞穴,再從腹部中脘刮至天樞,然後從前臂曲池刮至外關。

    (4)刮拭方法瀉法。在需刮痧部位塗抹適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正中旁開1.5寸線肺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刮拭腹部正中線,從中脘穴向下刮至天樞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為度。然後重刮上肢外側外關穴,30次,出痧為度。

    三、食滯腸胃

    (一)症狀

    以腹痛腸鳴,糞便臭如敗卵,瀉後痛減為特點。

    (二)治法

    (1)選穴中脘至天樞、上巨虛、大腸俞。

    (2)定位中脘:仰臥位。在上腹部,前正中

標籤:【療法】【刮痧】、【洩瀉】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