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濕退黃的中藥有哪些 | 養生知識網

 

A-A+

利濕退黃的中藥有哪些

2018年08月12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9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利濕退黃的中藥有哪些?利濕退黃藥主要用於濕熱黃疸證,那麼利濕退黃的中藥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利濕退黃的中藥,一起來看看。

利濕退黃的中藥有哪些

利濕退黃藥多苦寒,入脾胃肝膽經。苦洩寒清而利濕,利膽退黃,用於濕熱黃疸證。利濕退黃藥有茵陳、金錢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雞骨草等。

1、茵陳

茵陳,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濱蒿或茵陳蒿的乾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6~250px時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至花初開時采割,除去雜質和老莖,曬乾。春季采收的習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花茵陳”。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用於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1)《傷寒論》:茵陳、梔子、大黃。治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2)《玉機微義》:茵陳、附子、乾薑、灸甘草。治寒濕陰黃,手足逆冷,脈沉微細等。

(3)《食醫心鏡》茵陳羹:除大熱黃膽,傷寒頭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2、金錢草

金錢草是一種常見植物,而且是一種中藥材,他主要功效就是可以預防結石和利膽排石可以說對結石有非常好治療和預防作用,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清利濕熱,沙淋,尿澀作痛,黃疸尿赤,癰腫疔瘡,主治肝膽及泌尿系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濕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治石淋、熱淋亦可單用取效或與海金沙、雞內金、石韋等同用,以增強清下焦濕熱、通淋排石之功;石淋兼有腎虛見症者,可與補腎之桑寄生、胡桃仁等配伍應用。此外,金錢草用於水腫、臌脹,內服、外敷均有利尿消腫之功,用於肺熱咳嗽,小兒高熱,是取其清熱解毒作用。

利濕退黃的中藥有哪些

3、虎杖

虎杖,中藥名,為蓼科植物虎杖的乾燥根莖和根。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用於濕熱黃疸,淋濁,帶下,風濕痺痛,癰腫瘡毒,水火燙傷,經閉,症瘕,趺打損傷,肺熱咳嗽。孕婦慎用。

(1)治月經閉不通,結瘕,腹大如甕,短氣欲死:虎杖根百斤(去頭去土,曝干,切)、土瓜根、牛膝各取汁二鬥。上三味,以水一斛,浸虎杖根一宿,明日煎取二鬥,內土瓜、牛膝汁,攪令調勻,煎令如餳。每以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當下,若去,止服。(《千金方》)

(2)月水不利:虎杖三兩,凌霄花、沒藥一兩。為末。熱酒每服一錢。又方:治月經不通,腹大如甕,氣短欲死:虎杖一斤(去頭曝干,切),土瓜根汁、牛膝汁二鬥。水一斛,浸虎杖一宿,煎取二鬥,入二汁,同煎如餳。每酒服一合,日再夜一,宿血當下。(《聖惠方》)

4、地耳草

地耳草,為籐黃科植物地耳草的全草。味苦、平。歸肝、膽經。功能與主治: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於黃疸熱淋,惡瘡,腫毒,毒蛇咬傷。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煎水洗。外用適量。置乾燥處。

5、垂盆草

垂盆草,中藥名,為景天科植物垂盆草的乾燥全草。甘、淡,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癰腫瘡瘍。脾胃虛寒者慎服。

6、雞骨草

雞骨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廣州相思子的乾燥全株。甘、微苦,涼。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於濕熱黃疽,脅肋不舒,胃脘脹痛,乳癰腫痛。雞骨草還可在春夏潮濕季節用來煲湯作食療。本品種子有毒,不能直接入藥,用時必須把豆莢全部摘除乾淨。

以上就是一些利濕退黃的中藥,供大家參考。

標籤:【利濕】【黃的】【中藥】【哪些】【養生之道】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