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 中藥來調理 | 養生知識網


 

A-A+

小兒食積 中藥來調理

2019年01月11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1 ℃ 次

食積中醫又稱“積滯”,屬於中醫兒科學的特有名。它包括現代醫學的慢性消化不良、輕度營養不良等症,是多種因素引起的消化系統慢性功能紊亂。

小兒食積,中醫認為主要是由於過食油膩厚味的食品,聚積不化,氣滯不行所致,也稱為傷食、宿食。此較多見於3歲前的嬰幼兒。若治療不當,積滯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損害,可導致營養及生長發育障礙而轉化為“疳症”。

陳可靜醫生指出,現在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寶寶”,盼望兒女健壯。而年輕夫婦在餵養幼兒時惟恐食物品種不好,終日魚肉奶蛋或經常去吃一些快餐食品,這些煎炸食物高蛋白、熱量含量很高,小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經常吃得太飽,增加小兒脾胃負擔而導致“積滯”。飲食停滯故有胃口差、時欲吐、口臭和舌苔很厚等症狀。

患兒積滯怎麼辦?飲食調理是治療食積的主要方法。要根據患兒的飲食習慣及營養需要,設法恢復和增進消化功能。開始時先喂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逐日增加品種和數量。在治療上,除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還可選用食療方劑進行調治。

中藥調理法:

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主,可選用保和丸加減神曲、谷芽、麥芽、雞內金、山楂、萊菔子、厚樸、檳榔、木香、枳殼等。

幾味藥膳調理治食積

1.如用大米50g,白蘿蔔100g,胡蘿蔔100g煲粥。

2.谷芽、山楂、檳榔、枳殼各等分碾末沖服,每次1-2g,每日三次。

3.焦饅頭粥或焦米粥。將饅頭切碎後炒焦加水煮粥,或將米炒黃煮粥,也可用飯鍋巴適量煮水喝。

4.內金粥。雞內金15克,大米15克炒焦,共研成細末,拌入粥飯中。每次用細末2克,每日2次。

標籤:【調理】【中藥】【食積】【小兒】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