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 | 養生知識網


 

A-A+

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

2019年04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36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小兒推拿對兒童常見、多發均有較好療效,對消化道症療傚尤佳。以下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媽媽們一起來學兩招吧。

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

1、保健四大手法

操作手法:小兒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末節的羅紋面分別為脾經、肝經、心經、肺經和腎經。循拇指末節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脾經。補脾經有健脾胃、補氣血的作用。

摩腹即是用掌面摩小兒腹部3-5分鐘。摩腹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

足三里位於膝眼下3寸(相當於小兒四個手指的寬度),脛骨外旁開1寸(相當於小兒中指的寬度)。按壓足三里具有健胃和胃、調中理氣、通絡導滯的作用。

脊柱穴位於背部的正中線,頸部到骶尾骨的連線上。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後自下而上捏脊柱穴3-5遍,即為捏脊。每捏三下將脊背提一下,即為捏三提一法。

作用:以上四個手法合稱為小兒推拿保健四大法。合用具有調陰陽、理氣血、和臟腑、強體魄、促發育的作用。常用作小兒日常保健推拿,尤適合身體脾胃虛弱或病後脾胃失運的寶寶。

注意事項:一般早上或飯前進行,每日1次。急性感染病期可暫停,病癒後再進行。可用滑石粉或潤膚油作為介質。

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

2、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操作手法:循拇指末節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脾經。

循無名指末節羅紋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無名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肺經。補肺經有補益肺氣的作用。

循小指末節羅紋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節羅紋面即為補腎經(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補腎經有補腎益腦、溫養下元的作用。

腎頂,即小指頂端,按揉小兒小指頂端即為揉腎頂。揉腎機能收斂元氣,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達益氣固表止汗之功。用於自汗、盜汗、多汗。

注意事項: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進行,盜汗可睡前1小時進行。每日一次。外感、發熱時可暫停。可用滑石粉或潤膚油作為介質。

3、通便四大手法

操作手法:用食指或中指揉臍旁開2寸(約寶寶2個手指的寬度)的位置即為揉天樞。揉天樞能疏調大腸、理氣消滯。

摩腹(同上)。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這一直線,即為推下七節骨,推下七節骨能瀉熱通便。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龜尾,揉龜尾能通調督脈之經氣,調理大腸。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於小兒便秘。

注意事項:一般飯前進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潤膚油作為介質。

4種常見小兒推拿手法

4、治外感四大手法

操作手法:用兩手大拇指指腹自兩眉中間直推至前髮際,即為開天門。開天門具有疏風解表、開竅醒神、鎮驚安神作用。

用兩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緣向兩側分推至眉梢,為推坎宮。推坎宮有發汗解表、醒腦明目的作用。

用拇、中指指腹按揉兩側眉梢與目外眥之間的太陽穴,為運太陽。運太陽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作用。

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髮際,乳突後緣高骨下凹陷中。揉耳後高骨能疏風解表。

作用:四法合用,能起到疏風解表、止頭痛的作用。用於風寒、風熱感冒。

注意事項:外感發熱時可用,次數不定,高熱者每日可行2次。風寒感冒可用蔥、姜水作為介質。風熱感冒可用清水做介質,加強發汗、退熱之功。

專家提醒,在為寶寶進行推拿之前要先學習正確的推拿手法,這樣才不會由於方法錯誤而傷害到孩子的健康。

標籤:【教你】【4種】【小兒】【推拿】【常見】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