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變白用小蘇達 25個中醫養生秘方 | 養生知識網


 

A-A+

牙齒變白用小蘇達 25個中醫養生秘方

2019年05月14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18 ℃ 次

養生導讀:中醫養生是非常好的養生方式,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25個中醫養生傳統秘方,以及告訴你一些中醫養生誤區,趕快到下文看看瞭解下吧。

中醫養生秘方
中醫養生秘方

牙齒變白用小蘇達 25個中醫養生秘方

下面就來給大家推薦二十五個中醫的養生傳統秘方

1、牙齒變白:刷牙時在牙膏上加上一點小蘇達,刷三次後牙齒潔白如玉,牙銹自然脫落。

2、怎麼戒煙:檳榔一隻,鑽個小孔,再往小孔裡灌入一點煙代油用水泡兩天取出涼干,想吸煙時,聞一下就不吸了,誰聞都可以戒煙。

3、 怎麼醒酒:醋、白糖、茶葉水各100克,醉酒以後,立即喝下,可達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麼戒酒:取生杏仁二兩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後浸泡二在放在酒裡兩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 怎樣除去口臭:每天放幾片茶葉在口中嚼三遍,這樣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後除去口臭。

6、 嗓子啞了怎麼辦: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涼水250克攪拌均勻後,慢慢飲用,一天即可,嚴重患者晚上增加兩次。

7、 大便乾燥怎麼辦:將小手指粗大蔥一節,蘸少許香油後,插入肛門,上下抽動,常年乾燥用醋精。

8、 牛皮癬:半斤米醋浸泡一兩去皮的松樹籽,泡二天後,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調勺塗抹。

9、 牙痛絕招:用桃仁放在火上燒熱以後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幾次永不牙痛。

10、 鼻子流血怎麼辦:當鼻子大量流血時,患者放平躺下,將鼻眼相反的手高舉,穴位自動封死,血立即可止。

11、 魚刺卡喉:用陳醋漱喉部,然後慢慢嚥下,反覆幾次即可治癒。

12、腳氣小竅門:米醋一斤,將醋倒入盆內,浸泡或浸洗,每日兩次,每次約一小時,消炎殺菌,可治腳氣,又簡單,見效又快,輕者四天根治。

13、後耳聾、耳鳴:大蒜味貓鼻貓自尿。貓尿滴耳三次一次兩滴可根治後耳聾。耳鳴可將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連吹三次可治耳鳴。

14、控制糖尿新方法:新鮮玉米粒一斤。加水適量煎煮,至玉米開花後分四次,每天喝一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腫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別好。

15、 睡覺打呼咬牙 睡覺時口含桔皮一塊,含十五分鐘後吐出3-5次可根治的呼咬。

16、 腳臭、腳出汗:白礬研成細末,擦腳掌心10分鐘3-4次腳以後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個月。

17、 癲癇(羊角瘋): 蚯蚓一條,白礬半兩放入大碗中用開白水沖開。一次一碗晨起空腹,連喝十天。

18、 口腔炎症:每天早晚吃梨一個,慢慢嚥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轉。病情嚴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療。

19、冠心病:黃豆50克,煮熟加食鹽適量多吃連吃3-4天,此方對控制冠心病不發展,特別理想,犯病以後再用此方。

20、治偏頭痛竅門:用白色的蘿蔔皮貼在兩面的太陽穴上,每晚貼20分鐘,可達速效,頭不痛就不用再貼了,此方主治頭暈腦漲。

21、治痔瘡偏方:尿素三兩放盆中開水沖開後將毛巾放入沾濕後擰乾放凳上騰。一次十分鐘一天三次,邊騰七天。可治內外痔,便血脫肛。

22、 急速催奶:芝麻炒熟,加入鹽少許,最好是產前10天就開始吃,進餐時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來的越快。

23、治失眠小竅門:將大蔥白切碎放在小盤內,臨睡前把小盤擺在枕頭邊便可安然入睡,連續幾天可根治,常年睡不著覺者,邊疆治療5天便可去根。

24、心臟病:每天早晚各吃菠蘿50克,5-7天效果最佳,2年左右不會犯病,犯病以後,再接著吃一次,病重者每天吃二次,可以穩固病情。

25、 視力減弱怎麼辦:杏皮曬乾撕碎作個小枕頭可醒目養神。對視力減弱。見風流淚近視遠視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健康養生必知的中醫養生秘訣

要健康長壽,關鍵是把養生知識貫徹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下面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試

1.堅持幾個“少”: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藥多食、少睡多行、少憂多眠。有一首詩中寫道“一眠萬事了,無喜亦無惱,何物是真物,身在即為寶”。

2.堅持幾個“常”:發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運,齒常叩,腹常旋,耳常彈,肛常提。

3.踐行“八字”訣,終生不懈:童心、蟻食、龜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蟻食,要少吃。現在許多人的問題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運動,食物堆積在身體裡。龜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運動鍛煉身體

4.天天乾洗面:先把手搓熱,然後用手搓臉。每天早晨起床,反覆做幾十次。搓陽明經這個部位,氣血運通。堅持乾洗面,眼袋和皺紋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還見效。

5.學會吐納法: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裡提出:“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呬,皆出氣也。”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裡,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嚥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6.“三通”:我們現代人一直在不斷地補,現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們體內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都是堵塞的結果。所以要把“補”改正為“通”。血脈要通、氣要通和、心氣要通、胃腸要通,要達到吃得下,睡得著,拉得淨,放得開。

7.堅持勤動腦:不要以為養花、養草、養魚,就是養生了,一點精神寄托都沒有,衰老得反而快。馬寅初70歲的時候開始學俄語,歌德80歲的時候寫《浮士德》,陸游《渭南集》裡很多氣壯山河的詩詞都是60歲以後寫的。不要以為60歲就到晚年了。

中醫養生保健的5個認識誤區

對於中醫,人們可能存在一些誤區,比如認為看中醫就是吃中藥、中藥療效慢、中醫只用於治療沉疾或者不治之症。這些觀念其實都是一些誤區,中醫和我們息息相關,並且能使用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們就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中醫誤區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誤區一: 看中醫就是吃中藥

看中醫不等於吃中藥

中醫指中國傳統醫學,即中醫學。它承載著五千年中國醫學文化的積澱,集結了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知識,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臨床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學以中醫的陰陽五行、氣血津液、五臟六腑等理論為基礎,氣、血、津、精為人體的組成,通過望聞問切四法,分析病因病機,確定病症、分型,從而確立治法治則,後運用各種中醫傳統療法,如中藥、針灸、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指導、治療或調理身體。由此可見,作為中國的國粹,中醫有著龐大而又完善的系統;作為一門學科,中醫又有各個子學科,因此看中醫絕不等同於吃中藥。中醫除了吃中草藥,還有針灸、拔罐、推拿、藥浴、刮痧、食療等各種方法,且療效甚佳。

誤區二: 中藥療效慢

中藥療效並不慢

不少人都覺得,中藥療效慢。其實中醫為宏觀方式,西醫為微觀方式,西醫更多是所見即所得,中醫則是祛邪固本養生。另外,中醫在治療一些急症方面很有奇效,例如針刺治療急性疼痛往往一針見效,甚至對於急病的搶救方面,中醫也有獨到之效,如從古代的華佗針刺麻醉,到現今的參附湯藥搶救心衰患者等等。所以中藥應改為療效“漫”長。

誤區三: 西醫治療不好的才去找中醫

中醫不是“救命稻草”

有些病人到西醫療效不好時才想起找中醫,把中醫當做是“救命稻草”,此時若中醫療效不好就認為中醫不行。其實許多病中醫一開始就可以介入,這樣效果會更好。例如糖尿病,西醫治療糖尿病,多數是控制飲食、注射胰島素。但糖尿病在中醫上即為“消渴症”,治療方式需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並且輔以食療,即顯效。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多從整體出發,調節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陰平陽秘、氣血充盈之效。

誤區四: 西醫營養學等於中醫食療

西醫營養學不等於中醫食療

西醫營養學十分重視和強調食物的酸鹼性,不是憑口感,而是看食物攝入人體內經過代謝轉化後,在體內最終代謝產物是呈酸性還是鹼性。用以控制飲食,最終達到平衡體質的目的。

中醫食療是利用“藥食同源”的食物進行防病治病,用以促進病體康復。

中醫食療根據食物的氣對人體進行調養,把人當成人,講究順天應時,天時、地利、人和;順應四時,吃應季的食物。用食物來調理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目的。

誤區五: 中醫養生和年輕人沒關係

中醫養生年輕人不可少

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中醫養生就是老年人的事情,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方法。

中醫養生主要包括:1、經絡養生;2、體質養生;3、四季養生;4、藥物養生;5、起居養生;6、膳食養生;7、睡眠養生;8、情志養生等內容。中醫養生在於調和陰陽,疏通氣血,保證人體的健康。現代人壓力大,工作忙,生活不規律,亞健康狀態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對於任何年齡的人來講,養生都是必不可少的。

總結:以上介紹的這些中醫養生秘方,大家不妨收藏一下,對你的健康有極大的幫助哦,中醫養生保健是非常好的養生方法!

 

標籤:【中醫養生】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