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家稱身體有內熱 恰恰不要「秋凍」 | 養生知識網


 

A-A+

中醫學家稱身體有內熱 恰恰不要「秋凍」

2019年09月16日 中醫常識 暫無評論 閱讀 27 ℃ 次

 河南省中醫院治未中心武月萍博士解釋說,不管是“春捂”還是“秋凍”,首先應遵循天人相應的原理,中醫認為,人體內外的溫度差異不應太大,否則就易生。剛入秋時,涼一點,沒有問題;秋末冬初,特別是11月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受凍,就容易感風邪。

●有內熱,不覺得冷也要加衣服

武月萍說,一些愛吃辛辣食物的人,體內容易生熱,造成體內與體外溫差過大,這樣就易感風邪。

武博士談到她前段時間接診的一個病例。30多歲的吳女士特愛吃炒板栗,一斤炒板栗,她一個人兩天幹掉,加之那兩天朋友請客,她又連吃兩次火鍋,還喝了一斤酒,那幾天天氣不算太冷,最高氣溫還在25攝氏度,但吳女士第三天卻發燒了,燒到39攝氏度,還頭疼、牙疼。吳女士直納悶:也沒感覺冷怎麼就感冒了呢?武博士解釋說,酒助濕生熱,火鍋、炒板栗也是易上火的食物,正常飲食的人遇到這樣的天氣也許不易感冒,但有內熱的人就應該多加件衣服了。

有內熱的人不是指這個人火力有多旺盛。我們平時說年輕人火力旺,那是指陽氣充盛,是一種生理上的熱,適當少穿一點沒關係;而有內熱的人是一種病理上的熱。任何東西郁滯重了、久了都會化成熱,比如溫熱的食物吃多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吃多了,酒喝多了,就會產生內熱,這時會出現嗓子干、疼、有痰等症狀,中醫上稱為“邪熱”。這種淤阻不通導致的內熱更受不了冷,內在氣血本來就不通,加上外在寒冷的刺激,會加重其凝滯的程度,越不通越易化熱,內有熱極易感寒,即使氣溫不下降,同樣的溫度下也易受涼。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寒包火”,“寒包火”在一年四季都會得,尤以秋冬常見。

武博士提醒說,如果一段時間你一直吃羊肉、辛辣等易上火的食物,就應及時加件衣服,這樣可以有效預防感冒。另外,忙碌、連續熬夜的人士,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氣鬱化熱,易上火,同樣易感風寒,這樣的人也應注意保暖。

●耐寒鍛煉不是“凍”,而是“動”

想進行耐寒鍛煉的人們,不要一味減少穿衣,武博士說,耐寒鍛煉是鍛煉身體在冷的環境中對冷的適應能力,而不是待在冷的環境中硬凍著,那樣必然凍出病來,要想抗凍,必須動起來。比如可以在戶外多進行跑跳運動;用冷水洗臉時,最好同時用雙手食指揉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因為風寒多從鼻腔進入,這樣可以增強鼻腔抵禦風寒的能力。洗冷水浴同理,需要你不斷地搓洗,加速血液循環,增強皮膚的抗寒能力。

網上說喝涼開水可以增強抗寒能力,武博士完全持否定態度。她說,喝涼開水接觸胃腸,只會對胃腸有損害,與抗寒能力無關。有人冬天喜歡吃冰激凌、喝冰鎮啤酒,那是尋求特殊刺激的感受,有些人以這種感受為享受,但這也與抗寒能力無關,提高抗寒能力是要增強皮膚以及鼻腔的御寒能力。

標籤:【恰恰】、【不要】【秋凍】、【內熱】、【身體】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