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過敏症 國外8大食物過敏原需明確標明 | 養生知識網


 

A-A+

應對過敏症 國外8大食物過敏原需明確標明

2014年12月19日 春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130 ℃ 次

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四月天”,人們會成群結隊地出去賞花、踏青,去領略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麗。然而,每每這時總有一些人不是打噴嚏、流稀鼻涕就是皮膚瘙癢,身體的不爽給這些人在春天出行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近年來,為減少過敏發作,世界上許多國家對食品過敏原實行標注。我們應該怎麼辦?今天,我們特邀中醫養生康復專家翁維健教授和現代醫藥學副主任藥師常怡勇老師撰文,共同來探討這個話題。

出場專家:翁維健,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康復系創始人、教授,中國中醫藥學會養生保健學會副會長。

中醫更強調平衡膳食

每年清明節過後,在人群中會流行一種過敏症,如打噴嚏、鼻塞、流稀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哮喘、皮膚瘙癢、紅腫、皮疹、眼結膜充血,甚至發熱,身體不適等。這不僅在中國,全世界也是如此。

■世界上多個國家食品標注過敏原;涉及的食品有160多種

早在2006年1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就實施了《食品過敏原標籤和消費者保護法案》,對含有牛奶、蛋類、魚類、貝殼、堅果、花生、小麥、大豆8類食品過敏原的食品,要求食品生產商或包裝商必須在食品包裝標籤上明示。

美國FDA統計認為,目前有160多種食品含有可導致過敏反應的物質,90%的過敏反應都是由這8類食物引起的。

據報道,近十年來,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先後出台了相關法令,要求食品標籤必須明確標明過敏原物質。歐盟對食品過敏標示的要求更加嚴格,除了上述8類食物為過敏原外,還包括芹菜、芥菜、芝麻等。歐盟對食品過敏原標注的要求,除他們的“食品法典委員會”所確定的8類過敏原物質外,還包括芹菜、羽扇豆、軟體動物、芥末、芝麻及這幾類產品的相關製品。又據英國報道,在英國由芝麻壓搾出來的香油也在過敏原食品之列,並要求中國餐館的素食餃子也要標示含有香油過敏原。

■現代醫學稱,“過敏原”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食物過敏是人們最關心的話題

現代醫學認為,過敏症狀是由於外界一種叫“過敏原”的物質,而導致人體免疫系統產生過敏反應。

現代醫學經人體實驗證明,存在於自然界能使人產生過敏反應的過敏原有:飄浮在戶外空氣中的塵土、汽車排放物和花粉等。環保和公共衛生部門把這些空氣中的飄浮物統稱為“可吸入顆粒物”,並且通過媒體每天公示給民眾,並告知大家當日空氣污染程度分為輕度、中度或重度,如是重度污染,提示公眾戴口罩、少出門等。

另外,戶內裝修遺留的化學污染物質,家居、衣著、被褥上的棉、毛、化纖等物料,還有塵螨等,也被現代醫學認為是過敏原之一。健康教育提示人們室內勤通風、打掃衛生、晾曬被褥等。

在生活中儘管有多種過敏原存在,但人們最為關心的還是人們一刻也離不開的食物中的過敏原。

■春秋戰國的《黃帝內經》中就對過敏有論述;後人又提倡因人、因時、因地選擇飲食

其實,對於這種症的病因,祖國醫學古籍中早有論述,在春秋戰國末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指出:“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天人相應,生發時節,人就易患此病。其病因明代一位瘟病學家在《瘟疫論》裡也說,此病屬於“春瘟”病症,是由“戾氣”、“異氣”或“雜氣”所致。

中醫認為,人是生存在大自然中的一員,要想生存就必須順應自然,達到“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的目的。飲食方面也要遵守這個原則。每個人的飲食內容應該根據本民族地域和體質的特徵大體上有個共同標準。這些只是過敏病的外部因素。

另有其內因,按民間的說法是人食用了“發物”誘發而致病。發物一般包括:羊肉、狗肉、鹿肉、怪異獸肉、生猛海鮮,特別是無鱗魚類、蘑菇、蔥蒜薤(野蒜、小蒜)、韭菜、香菜(芫荽)等。

《黃帝內經》中給公眾指出的飲食標準是:“谷肉果菜,食養盡之。”也就是主張全面、平衡膳食。今天,中國人應該參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保持飲食多樣化,吃雜食才能保健康。

公元三世紀,東漢醫家張仲景對膳食養生又作了補充意見。他認為飲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不應該也不可能是一個模式。就是說,沒有一種食物能適應所有的人。選用食物因人、因地、因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他的《金匱要略》著作中提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後世醫家極擁護這種觀點,並有所發揚。如唐代醫家孫思邈說:“安生之本必資於飲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

飲食的“宜”與“忌”的實質是強調飲食的針對性。因為人有虛、實、寒、熱的不同體征表現;食物也有補、瀉、溫、涼的不同功能。和藥物防治疾病一樣:虛則補、實則瀉、寒則溫,熱則涼。在營養方面也要有這種調和陰陽的措施,做到“審因用膳”、“辨證用膳”。因此在進食時就應做到所謂“三因置宜”,審因進食。

對四季飲食宜忌早在兩千多年前成書的《周禮·天官》中作了具體的說明,如夏季多汗應多進食羹湯類飲食,冬季多寒應適當多用些辛辣的調料等。

看來,我國各地食品風味不同,是所處的氣候、地域以至與自身的體質是有很大關係的。所謂“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風味是與生理和環境要求分不開的。這也表明千百年來中華美食有川、魯、淮、粵等不同風味菜系,並能傳承至今的緣由。

■我們不跟國外的風是符合國情的;否則會拒絕很多中華美食

目前,我國對食品、餐飲業沒有強制和統一要求必須標明過敏原和採取統一的管理措施,這是符合我們自己國情的。可以想像,如果我國也要按照外國情況去追風、跟進的話,對食品中過敏原按法規公示,就連芹菜、豆腐、和香油等都要受到質疑或限制,那我們會拒絕多少中華傳統的美食、美味。再有,我國地大物博,當北方還是白雪飄飄的寒冬時,南方已經溫暖花開,又怎麼能用一個簡單的標準來引導人們的飲食呢?

至於所說的歐美等一些國家的人有食物過敏原之說,我們也可以理解,他們吃芝麻、香油、芹菜等可能真的肚子不受,但據筆者在國內外觀察,老外喜吃中國菜也不亞於國人。大地回春,萬象更新,您和家人按照自己的不同生理需求還是吃些春菜吧。

標籤:【戾氣】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