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中伏到 二伏天吃什麼 | 養生知識網


 

A-A+

23日中伏到 二伏天吃什麼

2016年08月08日 夏季養生 暫無評論 閱讀 44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23日中伏到,進入一年最熱時期,那麼二伏天吃什麼呢?民間有很多飲食習俗幫助人們消暑補營養,那麼你知道二伏天吃什麼好呢?下面小編為你揭秘二伏的飲食習俗。

23日中伏,二伏天吃什麼?

今年7月23日到8月11日(20天)為中伏,也叫“二伏”,那麼二伏天吃什麼呢?每個地方二伏的習俗不一樣,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北京:面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吃食——“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麵條有多種做法,我們常吃的包括:湯麵,如番茄雞蛋面、紅燒牛肉麵等,可以帶湯一起吃,不過,麵湯中普遍含鹽較高,要少喝;撈面,是把麵條瀝干後加上調料菜碼拌食的,像涼面、炸醬麵等,有人愛把麵條放到冷水中沖兩次,那樣會使部分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溶到水中,營養易流失;炒麵,將煮好的麵條加配料炒制,這種做法通常用油多,不建議常吃;燜面,將各種配料炒好,然後放入麵條加水燜制而成,營養損失較小。

許多人吃麵經常是麵條多,配菜少,營養很難平衡。因此,建議菜碼種類豐富點,常加的有黃瓜、蘿蔔、菠菜、西紅柿、蘑菇等。還可以再加一些豆製品,如黃豆芽、煮熟的黃豆、腐竹、豆腐絲等。

2、上海: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飲用,有清涼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

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暑濕。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荷葉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帖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

火旺濕盛、咽喉腫痛、大便淤結、舌紅苔黃膩的人,可經常飲用伏茶。但胃口不好、飯後腹脹的市民及孕婦、小兒脾胃虛弱、老人消化功能衰退者,就不能隨便喝伏茶。另外,過夜的伏茶最好不要喝了。

3、湖南和江西: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隻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的傳統。

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鴨子喝鴨湯,可清熱滋陰。

在中醫看來,鴨子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為有益。

二伏天吃什麼

4、杭州: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到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膀,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

現在,火腿、蹄膀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冬瓜,味甘、性微寒,具有養胃生津、清熱利濕的作用。還有茄子,性味古寒,消腫止疼,清熱解毒。

如果你是“食肉”一族,鴨肉煲是滋補的好選擇。不過,肉類比較油膩,食用多過易造成胃部負擔,最好是和冬瓜、蓮藕等蔬果一同煮。

標籤:【三伏天吃什麼驅寒】【三伏天吃什麼最好】【三伏天怎樣驅寒】【為什麼頭伏餃子二伏面】【二伏為什麼吃麵】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