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功效與作用_附子的藥用價值 | 養生知識網


 

A-A+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_附子的藥用價值

2017年12月08日 中草藥 暫無評論 閱讀 61 ℃ 次

養生之道網導讀:中藥附子的功效與作用專區,為您詳細介紹附子的功效與作用、附子圖片、附子的藥用價值、附子的毒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附子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養生之道網

  • 附子簡介
  • 附子圖片
  •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 附子的藥用價值
  • 附子的藥用附方
  • 附子的炮製方法
  • 附子的食用方法
  • 附子理中丸
  • 附子的毒副作用
  • 附子的民間傳說

附子簡介


附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炮製為鹽附子、黑附子(黑順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

鹽附子,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剌舌。

黑順片,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嚮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為縱切片,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淡附片,為縱切薄片,表面灰白色,質硬脆。氣微、味淡,無麻舌感。

炮附片,形如白附片,色澤加深,質酥脆,略鼓起。

附子圖片


附子

附子

附子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1、附子具有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之功效。主治亡陽虛脫,肢冷脈微,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陰寒水腫,寒濕痺痛等。

2、附子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輸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3、附子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環作用。

4、附子對血壓的影響既有升壓又有降壓作用,與其所含成分有關。

5、附子回陽救這之功效主要是以強心抗休克作用為基礎。

6、附子有顯著的抗緩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7、附子煎劑對急性炎症模型有明顯抑製作用。

附子的藥用價值


【藥名】附子

【別名】附片、鹽附子、黑順片、白附片。

【入藥部分】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

【性味】辛甘,熱,有毒。

【歸經】入心、脾、腎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炮製品),回陽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切成薄片蓋在患處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內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注意事項】陰虛陽盛,真熱假寒及孕婦均禁服。本品辛熱燥烈,凡陰虛陽亢及孕婦忌用。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因有毒,內服須經炮製。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附子的藥用附方


1、治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枚,乾薑三兩。(《傷寒論》四逆湯)

2、治嘔逆翻胃:大附子一個,生薑一個(細銼)。煮研如麵糊,米飲下。(《經驗方》)

3、治一切厥心痛,小腸膀胱痛,不可止者:附子一兩(炮),郁金、橘紅各一兩。上為末,醋麵糊為丸,如酸棗大,以硃砂為衣。每服一丸,男子酒下,婦人醋湯下。(《宣明淪方》辰砂一粒丹)

4、治休息痢及赤白痢: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雞子二枚(去黃取白)。上二味,先將附子搗羅為末,以雞子白和為丸,如梧桐子大。一時傾入沸湯內,煮數沸濾出,分作兩眼,米飲下,空心、日午各一服。(《聖濟總錄》附子丸)

5、治髒寒脾洩,及老人中氣不足,久洩不止:肉豆蔻二兩(煨熱),大附子(去皮臍)一兩五錢。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蓮肉煎湯下。(《綱目》)

6、治脾虛受濕發腫,一切虛腫:大附子十枚(生,削去皮,破四塊),赤小豆半升,藏附子於中,慢火煮附子透熟軟,去豆,焙乾附子碾末,以薏苡仁粉打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冬瓜湯或蘿蔔湯下。(《朱氏集驗醫方》)

7、治少陰,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詠沉者: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兩,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芍葯三兩。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傷寒論》附子湯)

8、治氣虛頭痛:大附子一枚,全蠍二枚(去毒),鐘乳粉二(三)錢半。上用附子剜去心,安全蠍在附於內,卻以全附為末,同鐘乳粉面少許,水和作劑,包裹煨令熟,並為細末,蔥涎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同椒鹽湯下。一作散,蔥茶湯下。(《澹寮方》蠍附丸)

9、治頭痛:附子(炮)、石膏(鍛)等分。為末,入腦、麝少許,茶酒下半錢。(《傳家秘寶方》)

10、治經侯不調,血髒冷痛:當歸、附子(炮)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八分,空腹溫服。(《簡易方論》小溫經湯)

11、治吐血:生地黃一斤(淨洗,細研取汁,其滓再入好酒少許,又取汁令盡),附子一兩(炮,去皮臍,切片子,入地黃汁內,用銀器熬成膏,取出附子焙乾)。上以山藥三兩為末,以地黃膏子和成劑,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空心服。(《朱氏集驗醫方》地黃丸)

12、治小便不通,兩尺脈俱沉微,用淋閉通滑之劑不效者:附子一兩(重炮,去皮,鹽水內浸良久),澤瀉(不蛀者)一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七莖,煎服。(《普濟方》附子散)

附子的炮製方法


1、附片(黑順片、白附片)直接入藥。

2、淡附片:取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透心,至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曬乾。(每l00kg鹽附子,用甘草5kg、黑豆l0kg。)

3、炮附片:取附片,照燙法用砂燙至鼓起並微變色。

附子的食用方法


1、附子粥

材料: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

做法:二藥研為細末,每次用5克,與粳米加水煮粥食。亦可將二藥減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功效:源於《聖惠方》。本方以附子溫裡散寒、止痛,炮姜溫中散寒、止瀉。用於裡寒腹痛、腹瀉,大便表稀。

2、附片薏苡粥

材料: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

做法: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功效: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濕舒筋。用於風寒濕痺,關節疼痛,四肢拘攣。

附子理中丸


【成份】附子(制)、黨參、白朮(炒)、乾薑、甘草。輔料為蜂蜜。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氣微,味微甜而辛辣。

【功能主治】溫中健脾。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洩瀉,手足不溫。

【規格】大蜜丸每丸重9克。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禁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感冒發熱人不宜服用。

(3)有高血壓、心臟、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孕婦慎用,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附子的毒副作用


本品,毒性差別很大。如炮製不當或劑量過大以及煎煮時間不夠,均可引起中毒反應。中毒症狀為口腔灼熱,發麻(從指頭開始漸達全身),流涎,噁心,可能嘔吐,疲倦,呼吸困難,瞳孔散大,脈搏不規則(弱而緩),皮膚冷而粘,面色發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給予催吐劑;服活性炭(混於水中服下);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對症治療;及時使用尼可剎米等興奮劑;注意保溫;必要時給氧或進行人工呼吸;心跳緩慢而弱時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附子的民間傳說


據《漢書》記載,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年~前49年),大將軍霍光的妻子想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后,想法謀害當時的皇后許氏。許氏分娩之後,霍光的妻子就脅迫御醫淳於衍利用服藥的機會進行謀害。淳於衍暗中將搗好的中藥附子帶進宮中,偷偷摻合在許皇后要吃的藥丸內。許皇后服藥後不久,即感到全身不適,很快昏迷死亡。

附子是一味劇毒藥,然而,中醫理論認為,藥物的有毒無毒是相對的,“有是證,用是藥”,根據病人的“證”選用劇毒藥物,藥物的針對性強,能夠發揮其專注、強大、峻猛的治療作用。此時有毒之藥就成了有益之品。

以上就是一些附子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關注養生之道網中醫養生頻道。

標籤:【附子】、【白附子】、【附子理中丸】、【黑附子】、【附子湯】


相關資源:





給我留言